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道元年,皇太子妃父錢端禮邀小都督陳俊卿共為宰相執掌朝政,為何?

(2022-03-12 16:24:37)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陳俊卿出身寒微,紹興八年科舉時,本來考官朱震已經選定陳俊卿為狀元,但宰相趙鼎欲以所親門生黃公度為第一,因此便將陳俊卿除為第二名。後來,朱震因為想成為參知政事,結果趙鼎不肯,將張守外放空出來的參知政事位子給了所親劉大中,結果朱震一怒之下便把趙鼎的一些陰事全給倒露出來,而朱震自己也在同日晚間得暴疾卒於第。之後,陳俊卿這個科舉本來第一名的日子便不好過,一方面,趙鼎以為陳俊卿必定怨己不肯用,而右丞相秦檜又以陳俊卿是趙鼎門人不可用,加以高宗以為趙鼎門人都不可信用,因此,陳俊卿便被擱置近二十年之久。

紹興三十一年五月天申節,金使於朝廷無禮,朝臣皆謂金主年內必將廢盟南犯,而大臣未有曾經戰事者,大將則劉錡王權成閔等人,為劉錡名望最隆 然為積毀所傷,朝廷疑之而不敢用。因此王十朋上疏,請朝廷在山中養一隻老虎來震懾金虜,使其不敢來犯,而高宗不聽。陳俊卿則因陳康伯朱倬等人所薦而得以稍稍進用,也上疏請用劉錡張浚主兵事。但高宗對陳俊卿所言猶疑不決者久之,直到紹興三十一年冬十一月劉錡亦因病革而不肯戰陣失去揚州退守鎮江而劉錡兄子劉汜大敗於金虜,導致全軍覆沒,王權又在江北不戰而退守採石渡之際,高宗才不得已詔用張浚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當時高宗本來已經打算遣散百官自己到福建避寇,但陳康伯謂百官一散,則朝廷為輕,將有不可言之事發,因此才採用了陳俊卿等人的建議,最終起用張浚。

之後,高宗內禪,孝宗登基,朝廷以張浚開都督府,但對於張浚還是不大放心,以陳俊卿老成親擢,故以陳俊卿為都督府判官,也就是建康民眾口中所謂的小都督。陳俊卿到任之後,其實是不主戰的,所以在朱熹所撰的陳俊卿行狀和楊萬里所撰的陳俊卿墓誌銘中,都沒有言及陳俊卿在都督府有什麼貢獻,所作之事就是在李顯忠兵敗符離之後受張浚之託赴行在奏事,至於陳俊卿跟孝宗說過些什麼,則如今皆以不得而知。

隆興二年四月初八日,孝宗解散了都督府,四月二十三日,張浚罷相判福州。之所以都督府被解散,因為三個人:王之望、尹穡與錢端禮。孝宗在乾道元年還說他以尹穡為心腹,結果湯思退尹穡卻逢太上與湯思退之命,陰遣人告知金帥樸馓忠義,以大兵來協迫朝廷求和,當時人稱尹穡所遣之人為“肉簡”,即沒有文字,只憑口說的傳達我方決策的間諜。而最終決定解散都督府罷張浚相位與郡的,卻是孝宗的兒女親家錢端禮。錢端禮雖然當時官階不甚高,但卻是實權派,所以湯思退死後,太上皇帝不敢最委所親大臣來牽制孝宗了,恐其皆被孝宗以手段殺之。

錢端禮本來是吳越王的六世孫,由是哲宗皇帝駙馬之子,因此十分顯貴,但在隆興二年的時候,有求於太上皇帝和湯思退,因此積極助成了解散都督府並罷張浚之宰相。雖然錢端禮與張浚並無過節,但錢端禮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能被冊封為太子妃,錢氏所生子被冊封為皇太孫,錢端禮便不得不行此下策。

然則,在乾道元年,錢端禮卻要陳俊卿與自己一起把持朝政,這中間應該有兩種考量:錢端禮認為陳俊卿出身寒庶,朝中沒有背景,容易操控,其次是陳俊卿本來主自治,不肯生事,符合太上皇的要求,加之又是太上皇時期的狀元郎,又在張浚手下做過一段時間的副手,名氣有點,可以服眾。

現在想來,張浚在都督府中的確沒有多少可以信賴之人,也難怪李椿會勸他及早抽身致仕歸養。那時的張浚,就是一個孤立無援的抗金戰士。而陳俊卿也不過是趁機博取名譽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