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對張浚子孫爻斬盡殺絕:淳熙五年五月詔張栻知靖江府再任的緣由
(2022-03-11 12:39:25)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淳熙五年春,張栻以知靖江府秩滿奏請內遷,五月初一日,朝廷有旨令張栻再任。史書的記錄說是張栻在靖江府任上業績很好,所以要讓他再做三年。而這年張栻在靖江府任上,遭遇了妻宇文氏和長子相機亡故的巨大傷痛,以為致其妻子亡故的緣由是廣西地方卑下濕漉之故。因此屢疏請內徙。
其實,以張栻的才幹,不論在哪個地方,都可以有良好的政績,所以說朝廷以張栻治積優良之故令其再任,不過是推脫之詞。因為,張浚的政敵史浩淳熙四年三月初五被旨入朝,至,則以為少保、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進封永國公。時龔茂良以參知政事行宰相事,因求去,帝曰:“朕以經筵召浩,卿不須疑。”史浩在隆興元年五月因為被張浚之黨王十朋論劾,一去十餘年,至是孝宗以帝師之故再召史浩入朝,所以這便成了史浩向張浚子嗣黨友復仇的大好機會。四月初六日乙亥,參知政事龔茂良以曾覿從騎不避道,杖之。曾覿是孝宗最為親近的內侍,而曾覿在被龔茂良杖責之時尚大聲宣言:“看你參政還能做幾日?”於是龔茂良杖責曾覿之後便自請罷官。由是,這為史浩便名正言順地復相創造了機會。因此淳熙五年史浩復相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報仇洩恨,把張浚的黨人在世者一皆予以放逐。
史浩再入相是在淳熙五年三月十八日,三月二十五日,經史浩引薦,與其同年登第的處州龍泉人王淮被進除知樞密院事,而與張浚父子不偕的蜀人趙雄亦被除參知政事。因為趙雄是史浩為宰相時登第的,所以是其門人弟子。在這種局面下,張栻被旨再任也在情理之中了。之後,史浩因為沒有做宰相的潛質,同年十一月便被罷相,但孝宗並未將其斥去,而是留在宮中做侍讀,而且過幾年就給史浩加官進爵一次。
張栻後來雖然被旨徙知荊州,但那也是個難治之所,那裡有太上皇帝寵妃的兄弟在,所以張栻再次被史浩算計,用楊萬里的話說,就是阻抑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