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恋33天》影评

(2011-11-23 12:32:10)
标签:

失恋33天

影评

娱乐

分类: 观影愉快

    上周我俩去看了《失恋33天》。本来我对国产片子是不太感兴趣的,经常觉得不值得进电影院去看。但这部片子是周围有好几个同事的推荐,网上点评也不错,所以我就决定和俺家先生去看一下。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触:这部片子真真!非常地贴近生活,语言非常地到位,属于一针见血型,很有现实生活的感觉。说得话太真实了呀,比如魏魏选择李可的理由,多具有现实意义呀!还有王小贼和黄小仙在大老王办公室准备挨批,但王小贼成功闪人时先是水蛇腰再是京剧里非常经典的留头下场动作,现在想起来还能笑抽过去呀!《失恋33天》影评 片中有不少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有打动我们内心软肋之处,我和几位同事一样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总体点评:真情、真感、真实、温馨,推荐!下面是我转载的影评:

            《失恋33天》影评

            《失恋33天》影评

  谁都没有想到,国产小成本电影居然在11月这个非传统热映档期创下了一个奇迹。11月8日公映的电影《失恋33天》,在《猩球崛起》、《铁甲钢拳》两部好莱坞大片的前后夹击下,上映前两天就获得了4000万元左右的票房。在昨天的“光棍节”当天,全国15个主要票房城市的排片总量甚至达到了33.25%,并且上座率奇高。虽然其内容一口“京片子”,却在广州这个对京腔并不感冒的城市也能做到一票难求,成为了迄今为止今年电影市场最大的黑马。此前在广州进行宣传时,该片主演文章曾经开玩笑说,这部电影票房过亿,导演滕华弢才会结婚。现在看来观众们的确不想让这位《蜗居》的导演单身到底,算上接下来的周末,电影破亿几乎指日可待。

  “失恋”现象人为还是天意?

  从前年开始,中国其实已经出现了主打“光棍节”的电影,而且大多是爱情题材,大有把这个档期变成第二个情人节档的趋势。但“光棍节”和源自西方的情人节不同,这个所谓的“节日”本身就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属于上世纪末校园文化的产物。其认同度和流行度并没有情人节那么广泛,所以,前几年的“光棍节档”影片也都不能算很成功。

  但是,今年“光棍节”的《失恋33天》却显然成功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成功。但在电影上映之前,没有任何专家可以给出“此片必火”的答案。甚至有人还在微博上悲观地预计,这部电影将在《铁甲钢拳》和《猩球崛起》两部好莱坞大片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全国1300万票房就到头了。”而11月8日的全国排片总共也就只有6500场左右,看起来也准备“印证”这一说法。只是,首映当天的上座率就超过了八成,导致全国影城都开始调整排片场次;到11月9日,排场已经超过8000场。而到昨天,全国总排片更是超过1.5万场,严重“违背”了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上映的规律,不仅让业内众多专业人士跌破眼镜,微博上的讨论更是此起彼伏。

    《失恋33天》影评

  “失控”背景导演习惯出人意料

  关于《失恋33天》形成“现象”,不得不说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滕华弢。这位导演作品虽然不多,但制造话题和现象却是屡有“前科”。2007年的时候,他拍的电视剧《双面胶》就曾经让人狠狠地讨论了一回;2009年的《蜗居》更是拨动了无数年轻男女那根最敏感的神经;2011年最新的《裸婚时代》算得上是《蜗居》精神的一种延续,但同样对当下最有消费潜力的年轻人群的心态把握得相当到位。

  所以,这次《失恋33天》在故事上能够得到年轻人——主流电影观众的认可并不算出人意料。因为他对现实题材的超强把握能力,有评论者总结说,这部电影其实再次证明了滕华弢处理现实题材的能力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电影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杜庆春就表示: “现实感是什么?要知道冯小刚的起点是这个。《失恋33天》面对了这个看似个体其实群体的欲望之后,就找到了无冲突的冲突法则。而最终是要看手艺、看活,看敏锐度,看精确度。”著名影评人张小北则提醒业内不要盲目跟风:“现在想必已经有一堆人摩拳擦掌准备提鞋跟风了,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一下,踏踏实实做一个接地气的本土化故事,能够触动中国观众内心隐秘欲望的故事,才是正道。”

              《失恋33天》影评

    资料图片:当日,爱情电影《失恋33天》的首映礼在北京举行,演员文章、马伊琍、白百何、陈羽凡一同出席。《失恋33天》改编自同名人气网络小说,讲述女主角黄小仙(白百何饰)从遭遇失恋到走出心理阴霾的33天,被称为为光棍节定制的爱情“治愈系”电影。影片于11月8日全国公映。新华社发

  “失语”原因不合理但合情

  伴随着《失恋33天》的走红,还有一个现象是之前对于部分大片习惯性吹捧的国内影评人们开始“失语”。虽然有人恶意揣测,这些所谓的影评人都是被大片“收买”才说话,但《失恋33天》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也是实情。这部电影走红的现象是在超越大家此前所总结的“规律”,理论跟不上,自然也无话可说。

  当然,这也只是在电影发行的小范围内看起来“不合理”。如果将《失恋33天》从创意到故事再到宣传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你会发现这其实是很合乎情理的。根据《失恋33天》的宣传公司“影行天下”负责人张文泊的说法,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面利用了诸如新浪微博、人人网这样的社交媒体。因为这部没有大明星的电影在传统媒体的发稿、播出效果,都不如其他大片好。电影的关机发布会并不很成功,所有的媒体都在关心主演文章和马伊俐离婚的消息而忽视了电影,这让张文泊感到很沮丧,也坚定了利用社交网络宣传的决心。而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宣传在此前并没有成功的先例,对于其效果也没有足够的评估,但却暗合了国际上的流行趋势,因此《失恋33天》的成功,完全是一次冒险,但却是一次成功的冒险。

 

    另一个影评:
  国产诚意小片《失恋33天》成为11月电影市场上票房的王者,令整个电影业界感到震惊。那么,7天票房过2亿的“奇迹”是如何炼成的呢?资深发行人、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认为,《失恋33天》的网络营销做得很成功,目标观众群找得很精准,这是该片票房成功的关键。影评人谭飞则认为,《失恋33天》的走红,是因为影片的题材接地气,跟当今的社会
生活热点很贴近,特别是大龄女青年在婚恋问题上的困扰。


  STEP1 婚恋是热点
  《失恋33天》宣传方影行天下的负责人之一安玉刚告诉记者,他们接下这部影片的宣传看中的正是影片题材的“亲民”。“《失恋33天》的故事来源于网络,就是年轻人身边发生的真挚的情感故事,特别贴近生活。人人都会恋爱,人人都会失恋,这个故事有很亲民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正如《将爱》的监制张一白所说,中小成本影片只有抓住了社会热点,引导了潮流话题,才具备以小搏大的可能。从《非诚勿扰》这类相亲节目的火爆就可以看出,婚恋问题正是时下的社会热点话题。

  STEP2 受众是文青
  《失恋33天》这个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找准受众。安玉刚告诉记者,他们在做完影片的关机发布会之后发现,比起电影本身,大家更关心主演文章与妻子马伊琍离婚的传闻。团队分析了小说走红的轨迹及影片本身的气质之后,将目标受众群锁定在学生和办公室白领身上。首先,这是一部讲失恋的电影,而年轻人是对失恋最敏感的群体;其次,原著小说在文艺青年聚集地豆瓣网上走红。而大学的教室和公司的办公室,通常是文青的量产地。

  STEP3 宣传靠网络
  和搞发布会、做访问、上电视栏目等传统电影宣传方式不同,影行天下将《失恋33天》的宣传主阵地搬到了网络上。“教室”与“办公室”面对群体都是微博、人人网这样的社交网站的用户群。影行天下的另一位负责人张文伯说,他们团队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做了“失恋物语”的视频拍摄、“失恋纪念品”的收集,为影片积累人气。安玉刚说,团队最开始非常赞同11月11日这个档期,“世纪光棍节”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话题,只是没想到后来排了那么多好莱坞大片。

导演: 滕华涛
编剧: 鲍鲸鲸
主演: 文章 / 白百何 / 张子萱 / 王耀庆 / 郭京飞 / 张嘉译 / 海清 / 廖凡 / 马伊琍 / 姚笛 / 张默 / 李晨 / 张歆艺 / 陈羽凡 / 魏宗万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1-11-08(中国大陆)
片长: 110分钟
又名: Love is Not Blind

剧情简介

黄小仙儿,27岁,大龄待嫁,在北京从事高端婚庆策划工作;姿色平平,家境一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口刻薄言辞,和对这世界满腔的乐观。长途恋爱谈了七年,没有修成正果,反而在商场里看到了男友和自己闺蜜喜笑颜开的走在一起。当头棒喝下,为时33天的失恋后心理复健工作,就此展开。黄小仙当下的处境一片凄风苦雨,工作上困难重重,刚刚惨遭失恋,却要替一对恋爱同样谈了很多年但现在仍然如胶似漆的新人策划婚礼;同事王小贱,既冷酷又毒舌,看起来是一个同性恋,对黄小仙儿的惨况一路冷眼旁观…黄小仙儿的人生还没拍摄到高潮部分,是不是就要这么被迫收工了?

影评

    一年多前,因为工作原因我看了《失恋33天》的小说原著,当时我的判定是这不是一部适合改编电影的小说,除非做大的调整。现在电影《失恋33天》已经上映,但我依旧坚持我的判断,至少从现在的成品来看,出彩的部分都不是属于电影的,而是属于文本的。

    《失恋33天》的编剧是小说原作者鲍鲸鲸,其实这不是一个常规的做法。美国恐怖小说家史蒂芬·金有上百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但他基本上都没有在这些电影中担任过编剧,同样的,军事小说作家汤姆克兰西、法律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等也都是如此。一个人能写好小说未必能驾驭好电影剧本,而且小说作者在改编电影剧本时会因文本情结而难以避免地犯取舍上的错误。《失恋33天》几乎是把小说精简地复读了一遍,于是我们在里面听到了大量的小说描述体的旁白,这些旁白担当了相当大比重的叙事和人物刻画功能。原小说的确是以33天来纪事的,而到了电影,由于篇幅原因,只在头尾出现了天数,33天这个时间概念已经失去意义,甚至连失恋都成了噱头。

    影片的导演是滕华涛,很有成就的一个电视剧导演,拍摄过《蜗居》、《双面胶》、《裸婚时代》等高收视作品,于是《失恋33天》就成了一部很典型的带有浓厚电视剧导演色彩的电影,突出表现为对原著和对白的依赖,甚至讲电话也要一来一往地说半天,于是在电影吃重的部分不是画面和声音,而是对白。电影放映时观众会心的笑声挺多,因为这里的确有很多听上去很有快感的台词,电影放映后可能会大面积流行,比如“情义千金,不如胸脯四两”什么的。其实本人比较反感脱离电影而存在的流行对白,特别是冯小刚那种刻意制造流行语汇来证明电影存在价值的投机行为。当然《失恋33天》中的对白比起冯小刚喜剧承继自王朔语体的对白要洋气入时多了,至少这些语言的发源地是豆瓣,能逃过那个文艺青年扎堆、对装逼文体有敏锐洞察和揭穿能力的地方的水火无情棍,靠贩卖点真空包装的陈年段子和隔夜冷笑话是不行的。

    所以,如果借用一个概念的话,《失恋33天》是一部作者电影,但是属于鲍鲸鲸的作者电影,而不是滕华涛的。尽管滕华涛用了很多属于电影的手法来给《失恋33天》贴电影的标签,包括效仿《非常完美》的动画特效,还有八分钟约会时的镜头环移等等,但还是浮于表面。

    《失恋33天》虽然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还算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这里还有演员的功劳,文章扮演的王小贱,很娘泡但是也很可爱,这个分寸拿捏很好,另外张嘉译、海清的客串也都很抢眼,尤其是海清那段绵里藏针的台词,处理得很棒。最值得嘉许的是姿态上的得体,终于看到一部不拿富二代、大白领说事的时尚爱情电影,这里的人和我们一样会缺钱,要租房子,出门坐地铁,这是一部男人带女人看不会有压力的电影,下次到东方新天地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去楼下消费,而跑到楼顶上去接吻。喜欢收集爱情格言警句的同学可以拿个小本进电影院,这里的语言可是比《男人帮》那种垃圾语言高端多了,而且不用忍受几个无所事事的大老爷们拿爱情当瓜子嗑。这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腔调,至少会让你觉得自己和电影中的人物是共同活在当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