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忙!忙得连转载文章的时间都没有了呀!
周日就是元宵节了,我已经做了花生馅、巧克力馅、黑芝麻馅的汤圆了。
尤其是昨天晚上,本人包的是绿茶黑芝麻馅的汤圆,真的是老好吃了呀!
![[转载]过年馒头蒸出一年好彩头 [转载]过年馒头蒸出一年好彩头](//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计划今天晚上再做大枣馅的。至于最传统的豆沙嘛,本人早在去年就做过了,今年根本就提不起兴趣做这种大陆货了!
可以详见本人去年的六色元宵。
今天挑了一篇手工活的文章,全文如下:
李树花老人正在做九虎山面塑
寿桃
[讲述人]民间艺术家协会艺人 李树花
[年俗记录]
70%以上的大连人,其祖辈是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他们带来了传统的面食文化,面条、饺子、包子……记者前不久便采访了大连民间艺术家协会艺人李树花,这名每年都坚持自己蒸馒头的山东老奶奶,向记者讲述了过年蒸馒头的年俗故事。
[年俗感受]
馒头,据说在汉代就有了。从最早作为供品祭祀所用到后来被食用,充满智慧和灵气的山东人创造发明了馒头,并且将馒头演变得越来越具有文化气息。如今过年,老人们仍喜欢亲自动手蒸馒头,代表着蒸蒸日上的意思,寓意这一年中能有个好彩头。
文/大连晚报记者 马蓉 摄影/首席记者 李传报
自己动手
乐趣所使
虽然现如今物质条件丰富了,可仍有不少的人家仍愿意吃自己蒸的馒头。记者通过民间艺术家协会联系到了民间艺人68岁的李树花老人,老人年年自己蒸馒头,她说:“习惯了,自己蒸的馒头有味道,从中也能获得很多乐趣。”
家住绿波小区的李树花老人每年过年都要为儿孙们蒸些馒头,她还为此特意让山东老家的亲戚捎来了些可食用色素,这是用来为馒头着色的。李树花老人说:“山东的色素颜色好,三种颜色,红、黄、绿是基本色,其他的色自己再调配。做出来的面食要色彩艳丽,形状多样,以大而著名。”
蒸馒头代表着蒸蒸日上的意思,寓意这一年中能有个好彩头。
李树花老人的手艺是和她山东老家的大娘学的。“我记得五六岁的时候,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蒸馒头,可要数大娘蒸的馒头最好了。有几次,街坊邻居没时间,也找大娘帮忙。现在的馒头一般直接放在笼屉布上蒸,大娘却喜欢在笼屉上垫上一层当年的新麦秸,说这样蒸出的馒头不但底不会被泡软,而且特别的香。一个馒头揉多少次蒸熟后才筋道,那是有一定的工艺技巧的。还有最难把握的醒发工序,要知道,醒发温度、时间的长短都是有说道的。
在李树花老人家,记者不但看到了刚蒸出锅的热腾腾的馒头,还有一些她用发好的面做的虎山、面鱼等面塑。老太太把摆弄这些面食当成了一种乐趣。
馒头是山东人创造的
记得记者儿时,过年了,奶奶准要和面做馒头和一些面点,一旁的我和弟弟,等着奶奶揪个面疙瘩,攥在手里学着大人的样子,揉、搓、捏,最后做出来个兔子形状的面团,之后奶奶用红色点上兔子的嘴和眼睛,再跟做好的馒头一起放到锅里蒸。蒸出来的小白兔,我和弟弟都不忍心咬。
我和弟弟最爱吃奶奶蒸的馒头,可香了,后来演变成吃馒头要吃“奶奶味”的。
爷爷管馒头叫“馍馍”,听奶奶说,以前在山东老家时,这么叫。
馒头是山东人的一大创造。据说在汉代就有了,在山东临沂白庄汉画像石上有记载:两个人抬着一个长方形箱子,箱内馒头清晰可见。还有一个传说:1700多年前,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行到泸水,忽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孟获说:很多战死在这里的士兵成为冤魂,经常出来作怪,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诸葛亮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受祭后的泸水云开雾散,风平浪静。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被食用。
山东人充满智慧和灵气地创造发明了馒头。并且将馒头变着法的演变得越来越具有文化气息。
馒头花样多各有说道
山东人对面食说道不少。上船饺子下船面,就是说亲人要出远门时,一定要包饺子吃,希望他一路顺畅,平平安安,而亲人如果从外地归来,则要下面条,表示要把他缠住,在家多住些日子;小孩过百岁时,要做长生果、佛手、长命锁;老人过寿时,要做寿桃。
老爸说他小的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得饱,吃得好。
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米面称之为细粮,是定月定量供应,于是百姓家里都把细粮攒到年底。过了腊月二十三那天就可以用细粮蒸馒头了。为什么是腊月二十三呢,这其中还有个传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庭的日子,家家户户为了供奉灶王爷,不能开火,还要摆上糖瓜,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小孩也可以吃糖瓜,寓意嘴甜,新的一年要说好话。
爸爸说奶奶家是每逢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蒸上一大锅馒头,管够吃,吃不了就找个袋子装起来,挂在外面冻上,外面可是天然的冰箱。
奶奶传承了山东人的手艺,从和面、发酵、揉捏到加工,有一手绝活。馒头上放枣是枣馒头,馒头里放豆沙是豆沙包,还有花卷、面鱼、圣虫……花样种类繁多。
山东人把面食吃出了文化,讲究挺多的,枣馒头上要放5个枣,寓意五谷丰登;面鱼要做成对儿的,寓意富富有余,鱼头和鱼尾要上翘,寓意日子蒸蒸日上;圣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面食,取其“剩”,“升”之音,
寓意来年粮食有剩余,
日子步步高升。听爸爸说,山东许多地方还将“圣虫”做成刺猬和蛇的形状,口含镍币或红枣,大的供在财神和灶神的祭案上,小的放在米缸、面缸、粮囤、钱柜和衣橱里,以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
如今奶奶年龄大了,过年时,就从市面上买现成的馒头。虽然样式也不少,可奶奶总说:“买的馒头就是没有自己家蒸的好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