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在观照·觉知中感受幸福

(2009-10-21 09:07:45)
标签:

感觉

生活

幸福

杂谈

分类: 精华转贴

    特地转载一起上过四次课的一位同学的感悟,写得非常地生动![转载]在观照·觉知中感受幸福 尤其是她回家踩大米的那段儿,真的是笑死我了。[转载]在观照·觉知中感受幸福 我也深受启发,特地在沙滩上光着脚踩在不同粒径的石头、石子、细沙上,体会着不同光照强度下它们所带来不同的温暖感,嗅着海风强弱不同而带来咸度不一的海的味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必强求一致,让我们在各自的生活中感受幸福吧。全文如下:
    我常说,学堂是一个经常给人带来惊喜的地方,这一次的《感觉训练》课又一次印证了这一点,不论在课程的内容还是形式上。 
    8月的一个傍晚,我一走进教室,眼睛和嘴巴立刻变成了“o”型:平时的桌椅不见了,地上铺着瑜伽垫,大家席地而坐,老师的电脑放在小草编墩上,垫上摆放着色布、各种面料、陶罐、鹅卵石、围棋,还有黄瓜、胡萝卜……还有一节课,一然老师给大家很多好吃的:巧克力华芙、香鱼片、花生、小麻花……在课上我们欣赏老师的抽象画作品、丝巾挂画,在铿锵激昂和曼妙舒缓的音乐中涂鸦,大家还闭着眼睛互相摸手,很有趣吧?这是老师在训练我们的视、听、嗅、味、触各种感觉,联觉,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反应。
     课,也可以这样上的。这是从教多年的老师和同学的共同感受。
    (大家看到网上的照片了吗?你说怎么没有我啊,因为那是我照的。不错吧。)
     各种感觉是上天赐予人类生命的宝贵资源,我们好好利用了吗?我们可曾忽略过它们?我们有没有用各种美好的东西去滋养它们?记得有一次,我非常饿,回到家正赶上妈妈煮好饺子,我一口气吃掉好几个。嫂子问:“好吃吗?”“好吃。”“什么馅儿的?”“啊?没吃出来,不知道。”家人笑,说我虚伪。我那只是填肚皮,实在是愧对我的嗅觉和味觉,还有妈妈的辛劳和慈爱。
     美国盲聋教育家海伦·凯勒说:“用心去看、去听、去嗅……就好像明天你就要失去它们。”相对感官障碍的人,我们是否感觉到了天赐与幸运,是否心怀珍惜与感恩?
     我去滨海路光脚走木栈道,触摸路边大树粗糙的树皮,听风吹草木的“瑟瑟”声,听雨的“滴嗒”声,抱小贝贝和宠物狗,晚上不穿睡衣体会竹丝被的轻柔爽滑,用糖果屋、喜羊羊图案的粘贴把卫生间瓷砖贴了个色彩斑斓,冲凉时把冰激凌涂在身上,在花洒下体会水流过肌肤的感觉,还偷偷地把脚放在妈妈家的大米桶里好一顿踩(别告诉我妈。我刚洗的脚,比手干净)。 
     ……做着以前做过和没做过的事,感怀却不同以往。再乘车去学校,马路上的嘈杂似乎弱了很多,我看到了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婴儿清澈的眼睛和肉嘟嘟的小胳膊,还有整洁的车厢和坐在椅子上的舒适感,偶尔响起的悦耳彩铃是在提醒我:“要上课了,把手机调静音哦。”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最后一课。课程所有的意义都在这一课得到升华。各种感觉不仅体现了生命的蓬勃和欢愉,不断提高的感官敏锐度,让我们更具有洞察力和觉察力。 
    老师让我们在走廊走一圈,体验“走路”的感觉,我们东瞅西看,嘁嘁喳喳,后来才知道,把注意力放在脚与鞋子、与不同材质的地面(地毯、地砖、地板)接触摩擦,放在肌肉关节运动等这些感觉上,才是真正的“走路”。身、心、灵不统一,心就不会静下来。 
    心灵导师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感觉,没有什么是真的。而我们常常不会关注和表达自己的感觉,更不会感觉他人的感觉,我们经常枉下结论、乱贴标签,随意评判,还觉得自己可“正确”了。生活中很多的心理问题和人际冲突都源于此。课上的“母女扮演”给了我很大启发。 
    我们常说“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都在一个“觉知”的状态。“觉知”的基础是自我“观照”,就是有一个“大我”一直在高处看着现实中的“我”,就像所说的“人在做,天在看”。处在这种“观照”与“觉知”的状态,我们会感到一种深沉的平静。从蒙娜丽莎的作品里,从很多功绩卓著、有强大影响力的人身上,我感觉到了这种从容与平静。当“大我”和“自我”反过来,“观照者”是“我”,“我”是“观照者”的时候,我们就真正地“回家”了。 
    回首来时路,我们辛勤耕耘,上下求索,努力做一个好女儿、好妈妈、好上司、好下属、好朋友……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把“自己”给丢了。身体回到了房子里,灵魂与精神却不知在哪里飘荡。过着常人眼里的“幸福”生活,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寝食安逸,内心却没有力量;我们深深爱着的人,却说被我们伤害;伤害我们最深的人,却说深深地爱着我们;欢天喜地买回的东西,却不是自己喜欢的;不遗余力地爬到梯子的顶端,却发现不是自己要上的那堵墙。我们的“心”哪儿去了?我们终究要去向哪里?让“观照”与“觉知”把我们带回家。 
    有点深奥吗?燕子老师的《心灵修炼》课也有这方面的内容,那时我已经很震撼了,心想:这个学问太好了。这一次,一然老师用最愉快、最可行的方式帮我们培养、提升“觉知”与“观照”:运用我们生来具有的感官,充分感受所有美好是事物;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因为它有不可思议的回复力量;享受“无为日”,做自己喜欢的事……过程与结果都令人欣喜和期待,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课程结束的时候,那首熟悉《感恩的心》令我心潮激荡,一是因我才学疏浅,更是因为真正深刻的幸福、喜悦和感动都是“言不尽意”的。我仿佛看到了一然老师那睿智高尚的殷殷仁爱之心,看到了我生命的自由与丰沛,看到了一然女人和一然学堂的未来和希望,我甚至感到我们民族乃至世界将发生深刻变化。 
    带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带着“改变”乃至“颠覆”的心态,带着“相信”,走进《感觉训练》课堂吧,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获得不同凡响的心灵成长。你,会惊异于你的变化。 
    老师说,每个人都是带着灵性和佛性出生的。 
    让我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感谢一然老师,您辛苦了! 
    感谢可爱的同学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改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