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坐到学堂,画架上调皮地展示着:“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9月6日,我听素素老师讲大连的《流光碎影》,虽然只听了个尾儿,但也是非常地高兴。开了个好头嘛!昨天下午的老师又接着讲了好多大连的地理与地貌,尤其是说到大连的地名命名规则,可是格外地生动呀!我在此特地转述一下吧。
大连市区内的地名基本上可以分为点状地名、线状地名和块状地名。
点状地名:以广场周边居多,比如中山广场1号、中山广场2号......
这段是我自已的描述:现在的中山广场9号是后来建的,其所在位置原先是一幢居民楼,日本统计时期称为太阳大楼,我小时候就曾在那儿住过,我的奶奶也是从这幢楼上坠落而去的。
线状地名:沈阳、长春等城市基本上都是南北叫路,东西叫街。大连是个丘陵地区,马路很少有又宽又直的,所以把宽度大于14米的叫做路,介于7和14米之间的叫做街,宽度小于7米的叫做巷。层次比较分明吧?
所以在大连,千万不能听到什么路,就以为一定是南北向的,听到什么街,就以为一定是东西向的呀!
当然也有不符合规则的,是约定俗成的,比较凤鸣街,其实是很窄的呀,按规则本应该叫凤鸣巷呀!用现在的流行话说:稀烂稀烂!
块(片)状地名:村、屯、沟、庄、子......白云新村、车家村、新起屯、孙家沟、寺儿沟、三道沟、付家庄、周水子等具有非常明确的指位功效。
在大连,如果你坐上出租车,你得将上述三大规则结合使用,才能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呀!
任老师的地理知识真的是太渊博了,完全是一名地理老师呀!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数家珍般地一一介绍,我也顺便重温了一遍自己的地理知识。
课程的后半段是我最喜欢的了——我国各省份的名山、大川、风景区。我可是安捺不住了呀,赶紧把自己去过的一些地方推荐给大家。
细想想,自己去过的地方也算不少了。好在有了博客,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就提笔写好图文并茂的精彩游记,把这份美好的感觉永驻心间——《我们的自游三亚》连载十二期,还有一个后续,是我到目前为止写得最好的一篇游记;《南京婺源行》至今还未写完,最精彩的驴行婺源迟迟还没动笔呢;《2008年2月昆明、重庆、三峡游记》分为上、中、下,文字写得还可以,可惜没加图片;再之前就是《2007年7月内蒙古草原行》、《2007年10月广州之行》,水平都差不多;当然,还有《我的圣地拉萨之旅》还一点没动笔呢。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人生半径就会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听任老师在祖国的版图驰骋、指点江山,也更加坚定了我当驴友的信心与决心。趁着还有机会,我们要去远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