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长伪造判决书核销社保资金的三重追问
(2013-04-19 10:47:50)副院长伪造判决书核销社保资金的三重追问
杨 涛
允许挪用的社保基金被拿去投资,导致亏损308万元无法收回;本该追究责任的公务人员逍遥法外,却有法官伪造判决书对“窟窿”资金进行“依法核销”。这就是发生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的荒唐事。经举报,经手伪造判决书的县法院副院长已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而指示“想想办法”“口头同意”上述涉嫌违法行为的一干领导却相安无事。(《京华时报》4月17日)
法院的判决书,是一纸神圣的国家公文,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容不得半点马虎与大意。而身为法院副院长,却敢于伪造判决书,是一起严重的执法犯法的事件。涉事的法院副院长被立案侦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问题在于,从这一事件中,伪造判决书仅仅是冰山一角,从中曝露出来的问题远远不止是惩罚法院副院长那么简单, 值得我们追问与反思。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记账额达到24859亿元,空账额达22156亿元。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大关后,再次突破2万亿元。报告显示,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为应付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书记戴相龙提议,每5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本来有限的社保资金却被大量贪污、挪用,前些年上海出现的“社保大案”就不用再提了,在小小的广东东源县,在1996年以前,社保基金总共借出600多万元,借款单位多数是与当地部门“沾亲带故”的企业等单位。百姓的养老钱被轻而易举地挪用最终无法收回,而涉事官员却受不到追究,上头居然还有人对他们包庇,那么,民众的养老问题怎么办?如果不严格对社保资金进行管控,官方提出的推迟退休年龄的“饮鸩止渴”的做法那能奏效,而这种建议更如何得到民众的认同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