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雷冠希”是如何炼成的?
(2012-11-27 09:29:27)
标签:
杂谈 |
双面“雷冠希”是如何炼成的?
记者11月25日从重庆市纪委获悉,11月23日重庆市委决定对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立案调查后,市纪委调查组正深入开展工作,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对于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问题,一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新京报》11月26日)
63小时被“秒杀”的雷政富,如今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笑料,但是,如果你认为雷政富一直以来就为当地人所痛恨,口碑很差,那你就错了,虽然许多失地农民痛骂雷政富“贪官”,但是,对他有好评的人亦有不少。在他的家乡与他主政过的地方,他其实是一个“双面人”,对他的评价是两极分化。
对他有好评价的有这么几种人,一种老领导和下属,因为他关怀老领导,关心下属,深得同事的认同;另一种是雷政富的老乡,据说老乡有什么困难找到他,只要能帮忙的他一般都不推脱;还有一种则是当地一些普通民众,因为雷政富修路、搞城镇建设,有市民念他的好。撇开他可能存在的贪腐行为不说,仅从他日常行为所获得的正面评价来讲,他就属于官场意义上的“好官”,符合一个官场正常官员的利益算计。
一个官员如果关心老领导和同事,那么,这些人会认为他是“好官”,会在上级考察时说他的好,这对于他的升迁而言,显得比较重要,因为这些人在体制内具有说话权,能影响到升迁。同样,一个官员如果关心老乡,慷国家的利益,博得家乡人的,得到家乡人的称赞,家乡人也会称他为“好官”,这也符合中国官员传统的“衣锦还乡”的心理。最后一点,搞大建设,能出政绩,自然能得到上级的欣赏,加快升迁,而这种大建设顺便为一些民众带来一些好处,他们也会念着他的好。至于那些给予他负面评价的当地失地农民或者利益受损者,他们的负面评价,不影响他的“好官”声誉,因为,官场意义上的“好官”,是上级来评定,是老领导来评定,是同僚来评定,官场外的声音影响不了官场的“好官”声誉,当然,雷政富们也不在乎官场外的评价。
但是,如果我们选官体制改变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选举、挑选官员的话,恐怕官场意义上的“好官”标准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当一地的民众决定官员升迁时,他就会尽量做满足当地民众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讨好上级和同僚,上级和同僚如何评价他不要紧—甚至官场的人会诅咒他,关键是要当地民众如何评价他。当然,他也会被置身于当地民众监督的汪洋大海,贪腐发生的机率也少得多。
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别被官员的某些正面评价所迷惑了双眼,也别被官员获得某些负面评价所乱了阵脚,关键看谁对官员进行评价,他们评价官员做了什么事情,官员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考核机制之下,我们才能判断什么是“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