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学生人数骗补贴,可否用刑罚伺候?
(2012-01-09 18:29:45)| 标签: 杂谈 | 
虚报学生人数骗补贴,可否用刑罚伺候?
 
 
近日,记者在安徽界首市采访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一些农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上报的统计表上的人数对不上,有的学校在校人数和上报人数能差出一二百人。据界首市教育局计财股统计员谢富强介绍,他们上报国家报表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的数字是51586人,而实际上落实拨款表上的数字是36234人,中间差了15000多人。国家下拨款的总数减去实际学生人数下拨款中间的差额是1063万元。(《新京报》1月8日)
 
 
 
个人贪污、挪用公款要被判处挪用公款罪、贪污罪,个人从银行骗取贷款要被判处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但是,下级行政机关骗取上级行政机关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仅仅因为是用于“公用”,却没有任何人需要承担责任。这是一桩多好的买卖,因为,从上级行政机关骗取资金,虽然不直接进入个人腰包,但个人未必没有得到好处,钱骗到,领导公车可以换高配的,公款吃喝的钱也有了,甚至变相给职工建房、发福利的钱也有了;甚至,因为能为地方财政多拉到钱,造假的官员们普遍被上级认为有能力,而能获得较快的升迁。
这就曝露出法律的漏洞,那些动辄骗取国家资金几百、几千甚至几亿的官员,居然不需要负任何刑事责任,这就助长了官员们欺上瞒下,虚报人数、虚报工程蔚然成风,这才让许多网民见怪不怪。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国家明令撤销的“驻京办”,却有许多地方“驻京办”依然“潜伏”。而事实上,这些所谓骗取国家资金用于“公用”的行为,一点也不点也不比贪污等用于“私用”的行为危害性小。因为,政府和官员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国家资金,鼓励了其他公民不择手段去达到自身的目的;况且,下级政府骗取上级政府资金,打乱了上级政府的统一部署,虚报了实情,也让其他应当获得补贴的下级政府不能获得应有的补贴;此外,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是在阴暗中操作,因此极易滋生行贿、受贿、贪污等腐败现象。
有关部门当然应当好好地查查界首市虚报学生人数的事件,看看记者调查是否属实,看看骗取的钱到底用在了那里。但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来堵住这种骗取国家资金的势头,该不该完善立法来加大地这种骗取国家资金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