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需要那么多“注水研究生”吗?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将于2012年1月7日至8日进行。记者11月28日从教育部了解到,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人数为165.6万人,比去年增长6.9%,创历史新高。(《北京晨报》11月29日)
就业难恐怕考研大军成堆的首要原因。日前,一项针对2011届大学毕业生流向的网上调查显示,排名第一的读研理由是因为“就业前景好”,达到36%的比例。就业期待成为大学生们读研的最大动力。11月24日,2012年国家公务员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刚刚结束,截至报名结束之日起,国考的报名人数为133万人。其实,在报考研究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同时报考了国考与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一旦他们考上了公务员就不会再参加研究生考试,从考研每年有相当弃考率就可以看出。
但是,考上公务员的概率比考上研究生的概率还要低,2011年国考的考录比例为63.6:1,2012年最终的考录比例约为53:1。剩下的就业,要么就是大学生根本不屑的活儿重、收入少的岗位,要么岗位好、薪水高一点就是不屑于大学生而要求硕士、博士生。前者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他们还将自己视为是“天之骄子”,不愿埋头干苦活;后者则是社会系统性的问题,这些年大学扩招,大学生已经过多、过滥,用人单位谁会稀罕一个大学生,能招硕士、博士干活,干吗要招大学生呢?
当然,如果个体花费时间与金钱,国家花费纳税人的钱财,能培养出货真价实的研究生,那倒也是一个划算的事情。但问题上,正如大学疯狂扩招导致大学生质量迅速下降一样,研究生的迅猛增长,也让研究生的培养跟流水线上产品一样,快速地复制,造就了大量的“注水研究生”。 2006年7月,教育部发布《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有些学校热门专业的导师一人带二三十个研究生根本不足为奇,有的导师甚至一届就带十几个,“一对一”的研究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更尴尬的是,有的导师在答辩会上竟然尴尬地叫不出自己学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