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人的“养犬办”思维,就避免不了“养犬办”雷人的话语
杨 涛
因记者采访郑州养犬管理办公室向市民征收的1200万管理费“被花在哪里了”而引出的那句“最牛官腔”——“你是不是党员”余音未了,近日又曝出“更牛答话”。该办副主任王平,“主动接受”记者采访回应关于养犬办负责人以考察为名到外地旅游的质疑时称——“我们确实去一些景点旅游了……相关票据,财务室的人不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所以没法查。”(《重庆晚报》11月12日)
更多牛话,比如在回应关于市民养犬管理费收费标准时称:“我们也觉得600元的收费有点高了,但是没有办法”;在回应关于市民养犬管理费收费标准时称“我们也觉得600元的收费有点高了,但是没有办法”,恕我不一一列举。种种迹象表明,现在到了大家群起呼吁,让“养犬办”的妈妈叫他回家关门的时候了。
“养犬办”的根本没有政务公开的制度,领导人根本没有政府信息公开的观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让记者去财政局了解他们收取的1200万元都用到哪里去了,
现在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财务室的人何时回来,不让不让郑州市政府新闻办来向媒体解释养犬办经费的去向,这样的不愿直面媒体监督政府部门存在何益?
“养犬办”成为“养人办”, “养犬办”收取了
1200万元,其具体的下落很笼统,而且几十个人花几十万元去西北考察养狗,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为了养人而设立一个“养狗办”,这有什么必要?
“养犬办”根本就没有办过实事,2007年,郑州市因狂犬病死了的是6个;2008年,人数上升至8个;今年已经有13个人因为狂犬病死。而在拥有28万住户19万只狗的香港特区,从1989年7月至今已无一例狂犬病在本土出现。其原因就在于“养犬办”只是收钱根本就没有做过事。“养犬办”的负责人在回应关于执法管理时也称“说实话,一个也没有处罚过……不处罚的原因有很多方面……1年多了体制还没有理顺……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执法文书,没有文书我们就不能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处罚。”不办实事,不能行使行政权力造福于民,设立一个政府部门干吗?
不仅如此,
“养犬办”自身也是妾身不明,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有无合法的出身证明?在许多城市根本就没有“养犬办”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政府机构,但是,在郑州,不但有“养犬办”,而且居然有两个。这个屡出“牛话”的“养犬办”是正处级机构,是隶属于市政府的一个常设的临时机构,人员都是从其他行政单位抽调过来的,成立于2007年;而在郑州市政局下面也有一个城市养犬管理处,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科级”部门。按理说,管理养犬的问题,由专门的市政部门或者城管部门去管理就行,根本就不须“脱掉裤子放屁”多设立一个专门的“养犬办”,如此叠床架屋,不但浪费纳税人的钱财而且职权交叉,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现在郑州市不出由已,一出居然出现两个“养犬办”,万一两个“养犬办”打起架来,是不是处级狗—-处级“养犬办”发了证的狗就大于科级狗—--科级“养犬办”发了证的狗;要不,两个“养犬办”执法时遇到了,重复深圳城管的做法,势力大的“养犬办”让对方脱掉裤子露出屁股来受打?
郑州这个地方,雷人不仅仅是“养犬办”那帮人,更“雷人”的是设立“养犬办”官员们的“雷人”思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前些年,郑州居然出现了“馒头办”,而且也有市级和区级两级“馒头办”,文件相互打架。这说明,这里的官员思维是:出现一件小事,就赶紧找理由成立一套机构,拉起一套人马,安插一批子弟,向市民收取一大笔钱。不知下一步要不要设立“养牛办”、“
养猪办”?据我所知,郑州两级“馒头办”在媒体的炮轰中,已经悄然失踪,但市民们却吃馒头更放心、吃得甭香。看来,让“养犬办”的妈妈叫他回家关门,人们和狗可能在郑州相处会更加和谐。当然,现在最重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官员的设立“养犬办”思维,有这种因事设机构的“雷人思维”,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养犬办”的“雷人话语”---它并不该存在,它也没有什么权力,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它不用“雷人话语”来搪塞记者,能说什么样的人话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