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征信权力关进笼子值得期待

(2009-10-14 22:34:59)
标签:

杂谈

分类: 涛之评论

将征信权力关进笼子值得期待

                    杨 涛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将告别无法可依,10月12日下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征信”为征集信用信息简称,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一项法律法规为征信业务活动提供直接依据,致使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披露等环节上无法可依,直接影响了我国征信服务业的发展和信用体系制度的建立,此条例的出台将填补这一法律空白。(《中国青年报》10月13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是基础就是建立诚信机制,近些年来,市场欺诈行为层出不穷,“欠债不还的老赖现象”屡禁不绝,“毒大米”、“毒奶粉”和豆腐渣工程时有耳闻,都昭示着我们市场诚信的缺失。而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对于个人的诚信状况进行完整登记,以杜绝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我们国家这些在建设市场诚信上着力不少,比如“行贿人黑名单”、“被执行人黑名单”和银行的欠贷黑名单的建立,截至去年底,央行征信中心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1447万户,收录自然人6.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1.4亿人。但是这些努力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没有法律依据,特别是银行的征信行为师出无名。这样就容易发生争议,特别是银行征信行为容易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和其他权利。比如律师董正伟就质疑:人民银行现有个人信用信息记录的缺陷会导致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比如电话交费信息。他还认为,“信用系统的建设,从立法,到实施都必须公正,体现社会性和公共参与性。而现在的情形是,很多公众被银行或者电信企业、社保机构单方面纳入不良信用记录。”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当然是为征信业务活动提供直接依据,让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披露等环节上有法可依。但是,我们也看到,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从事征信业务活动是为了社会更诚信,公民更能自学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如果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在从事征信业务活动中,又肆意地侵犯公民权利,将公民的隐私泄露,那么,这种政府机关自身的公信会受到质疑,这不但不能让社会更加诚信,反而使得社会诚信问题雪上加霜,因为政府公信丧失,是社会最大的诚信流失,在“民以吏为师”社会,直接影响到公民遵守诚信。因此,在赋予征集信用信息的机构相应的权力之时,首先就应当将征信的权力关进笼子里。

 我们欣喜地看到,《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将征信权力关进笼子里作出了不少努力,例如,在规范征信的对象上,《意见稿》专设一章,规定了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征信机构不得收集信息主体的民族、家庭出身、身体形态、疾病和病史、收入数额、存款、不动产、纳税数额等个人信息;对于征信信息的管理上,规定信用信息使用人获得的信用信息不能用作与信息主体或征信机构约定之外的其他用途,不得未经授权向第三方提供;在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上,规定个人每年有一次免费获取其信用报告的权利,信息主体认为其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机构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异议信息的核查和处理,书面答复异议申请人,如果征信机构未能及时按规定办理,信息主体有权以书面方式要求该征信机构一次性删除其全部信息。这些举措比起现行的做法来,对征信权力规范了许多,将更有力保障公民的权利,值得我们期待。

 当然,《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将征信权力关进笼子里上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比如在加强征信系统建设的社会参与性和公共性上,比如银行不良记录与电话欠费、醉驾等信息最否可以联动进行惩罚上,都需要多加斟酌。我们希望这部法规草案在修改中能进一步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