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电视述职”必须摒弃组织行为

(2008-11-23 00:14: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涛之评论

“官员电视述职”必须摒弃组织行为

              

 

                                      杨 

 

11月17日下午,南京市工商局局长马和欣、副局长王之熙以及一些处室的领导干部在电视上述职,而观众席上坐着的除了各级工商系统的“自家人”之外,既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也有来自街道社区的普通市民代表。据悉,这种形式述职述廉,在南京尚属首次。(《现代快报》11月18日)

 官员在电视上进行述职述廉,面对现场观众的提问和全市民众的目光,这种形式,让他不敢小觑民意,必须认真对待,真诚回答,这有利于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是值得欣喜的进步。但作为一个有工作经验,特别是在机关工作过的人,我深知,对于任何一种公开述职或者监督活动,都不能光看形式,往往完美的形式,中间就有人工操纵的因素,一种较好的监督政府官员的形式,最终也可能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沦为一场作秀。

  我本人就某市经历过一场“行风评议”的电视直播。这场评议事先经过媒体在张旗鼓地宣传,在民众中早就家喻户晓。当天,市长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都来了,许多民众也闻讯赶来了,但这些民众始终无法入场,因为会场要凭票进入,而这些观众票都早已经给相关部门发放给了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代表、行风评议员,和经过精心挑选的居民代表、村民代表。普通民众无法通过申请获得观众票也无法通过提早到现场领取到观众票,面对会场一筹莫展。

这还是民众无可奈何的开始。在电视直播“行风评议”过程中,表面看来,那些行业评议员、居民代表、村民代表发言踊跃,官员们也认真回答,场面热烈而又和谐。不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问题似乎很尖锐,但并未触及实质问题,不冷不烫,活像“温呑水”;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话题事先都设计好了,提问的代表不过是依样画瓢而已,而官员也是念念答案,挺多加些事先的临场发挥。此外,直播现场设置了二部热线电话,主持人不时地接听热心观众打来的电话,给现场的官员提问,不过,经过场外的民众测试,这二部热线电话永远处于占线状态。这样,在电视机旁的全市的市民,看到了“行风评议”活动的和谐场面,看到了官员们的光辉形象,看到了民众监督政府的热情与官员接受监督的虚心,形势真是一片大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特别的好。

所以,在有组织的情形下,并且组织严密和周全的情形下,所有的问题都可能会被掩饰,所有的监督都可能是演戏,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美好的东西,其实是虚假的东西,好的形式成为一种作秀,而民众监督政府的愿望实实在在地落空。

我无意于指责南京市和其他多个城市进行的官员述职述廉,我也不想将这些城市的电视述职与我所见到的那个城市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联想。但是,自从参加那次有组织的电视直播后,我本能地对所有的电视直播产生质疑,电视直播,你事先经过组织程序安排吗?所有的观众都是你精心挑选的观众吗?那些面对观众回答的问题是否是你前一个晚上就拿到答案,正在背诵的问题呢?

  所以,尽管我不吝于将我的赞美献给这些官员的电视直播述职述廉,但在送出我的赞美前,我要先看看,进入直播现场是否按照公正程序发放了观众票,会场的提问是否是即兴提问,会场设置的热线电话是否是普通民众永远都打不进去的电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