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晋人物谈|如何理解嵇康与山涛的“绝交”?

(2021-01-22 08:36:46)
标签:

读书

历史

山涛

嵇康

绝交

分类: 随笔杂谈

/user/yayusw/image/20210111/20210111232725012501.jpg


三、如何理解嵇康与山涛的“绝交”?

千百年来人们对山涛形成负面认识的主要原因是嵇康那篇旷世奇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时隔1700多年后,结合山涛入仕之后所作所为,再来重新审视咀嚼这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不能不使人产生诸多疑惑甚至相反的想法。

/user/yayusw/image/20210111/20210111232889998999.jpg

首先,应该弄清楚嵇康到底为何要写这篇绝交书?
据《与山巨源绝交书》内容交代,“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所谓“以吾自代”是指山涛从吏部选曹郎升职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时,请嵇康担任空缺的吏部郎一职事。但这里透露的玄机和疑惑却是:“以吾自代”的邀请是两年前的事情,为什么这份绝交书不在当时写,而要拖到两年之后已经时过境迁才写呢?

这就涉及到这篇绝交书写作的真正动机和起因问题了。搞清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明确这篇绝交书的写作时间。按照《与山巨源绝交书》写于景元二年(261)的说法(《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写作时间,学界有景元二年和景元四年两种说法。这里取景元二年说,参见何启民《竹林七贤研究·竹林七贤年谱》),就需要了解一下,从山涛离任升职到这篇绝交书的写作,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重要到让嵇康旧事重提,不吐不快的程度?

/user/yayusw/image/20210111/20210111232913631363.jpg

原来,就在这篇绝交书写作之前半年(260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当时还身为曹魏帝王的高贵乡公曹髦,因为不满于司马昭咄咄逼人的问鼎气势,执意亲自带人讨伐司马昭,结果在贾充授意下被成济杀死。司马昭改立曹奂为帝。 一位在位帝王竟然被臣属活活杀死,这在中国封建专制历史上普遍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弑君行为。用曹髦本人提出讨伐理由的话来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作为与曹魏有姻亲关系的嵇康,显然无法忍受和承受这个巨大的震惊和愤懑。《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其说是与山涛绝交,不如说是借题发挥,借与山涛绝交之名,发泄对司马氏政权残暴行为谴责怒骂。

按一般理解,既然是绝交,那么应该把矛头对照绝交的对象,声讨批驳一番,说明势不两立的理由。但通观《与山巨源绝交书》全文,几乎看不到对山涛有什么不利乃至不敬的话语,通篇都在发泄“非汤武薄周孔”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道理,以及自己无法去那个政府就职的理由。所以,《与山巨源绝交书》并非一篇真的与老友的绝交书,而是一篇借题发挥的标题党。

/user/yayusw/image/20210111/20210111233597169716.jpg

能够证明这一点的还有嵇康临终之前对山涛的托孤:
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晋书·山涛传》)
而山涛也完全没有辜负老友的委托: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世说新语·政事》)
这对老友之间似乎有某种默契和灵通,无论文章题目是什么,内容怎么写,都无法改变老友之间的信任和依靠。这就更能使人相信,嵇康写作《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目的,不但不是针对山涛本人的真实绝交书,反而具有客观上公开把山涛与自己摘开,从而起到保护山涛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