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历史司马懿魏晋赢家 |
分类: 随笔杂谈 |
从曹操开始,司马懿总共辅佐过曹魏政权的四位君王首辅,每次辅佐大约都有一个基本主题,司马懿既为曹魏政权建功立业,同时也使自己的羽翼逐渐丰满,最终取而代之。
/user/yayusw/image/20200826/2020082600090853853.jpg
这几次事件让曹操对司马懿更加信任和重视,到延康元年(220)曹操去世时,司马懿已经逐渐成为曹魏政权中炙手可热的重要人物。据《晋书》本纪,“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司马懿)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司马懿成为自己在曹操时代的最大赢家。
/user/yayusw/image/20200826/20200826001035183518.jpg
就在这两次诏书之后第二年(226),曹丕病危,临终前他把马懿和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找来,推介给即将登基的太子曹叡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曹丕刚去世,孙权打算趁虚而入,进军中原,结果遭到司马懿带兵迎头痛击。这一战更加强化了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的高层地位。
/user/yayusw/image/20200826/20200826001592889288.jpg
随着曹操、曹丕相继离世,与曹魏政权鼎足而三的东吴和西蜀认为有机可乘,便相互配合,轮番向曹魏领地发起军事攻击。但在司马懿和相关将帅的努力下,曹魏的地盘没有受到损失,相反还消耗了敌对方面的人员和物资,为后来的三分归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时段很多历史史实被小说《三国演义》采纳描写出很多精彩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与司马懿棋逢对手,搬演出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画面。诸葛亮凭借对刘备和蜀汉的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司马懿作为曹魏方面的高层决策人和军事统帅,能够见机行事,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回避,任凭你诸葛亮百般羞辱挑战,也决不意气用事,贸然出兵。一向料敌如神的诸葛亮,竟然对司马懿的对策束手无策,终于以命归五丈原结束了长达七年的五次北伐。司马懿又一次以完胜成为最大赢家。
结束抵抗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取胜后,司马懿又为曹魏平定了辽东公孙渊的叛乱。汉末以来对曹魏政权一直若即若离,时降时叛的辽东太守公孙渊,终于在景初元年(237)宣布自立为燕国。司马懿受魏明帝排遣,大兵压境,几经征战,终于剿灭公孙渊。为了震慑辽东,警戒其他地方,司马懿攻入襄平(今辽阳)之后,将城中15岁以上男子和公孙渊政权任职人员近万人,全部杀光。困扰曹魏政权数十年的辽东局势,终于解决。
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魏明帝枕在自己膝上说:“视吾面。”而且面有异色。这让司马懿很忐忑。果然,在返回途中,司马懿三天内收到魏明帝五封诏书,要他火速返回朝。诏书上魏明帝手书“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与梦境几乎完全吻合,这让司马懿大惊失色,日夜兼程,赶回朝廷,来到魏明帝病榻前。只见曹叡已经奄奄一息,他拉着司马懿的手含泪把齐王曹芳交给司马懿说:“ 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这一年是景初三年(239),魏明帝去世,齐王曹芳即位。
在辅佐魏明帝曹叡期间,司马懿配合曹魏政权,在对外作战方面取得决定性胜利。曹魏对东吴和蜀汉的战略优势,已经明显形成。
/user/yayusw/image/20200826/20200826002625972597.jpg
本来从进入曹魏政权圈子开始,司马懿一直采用在韬晦中发展自己力量的策略,始终没有与曹魏政权展开正面对决。这次倒是曹爽为司马懿制造了翻盘的良机,也为自己挖掘了坟墓。曹爽与司马懿一起主政后,急不可待地对司马懿频频发起猛烈攻势,削弱司马懿的势力和权力,最后把司马懿逼回家称病不出。这是司马懿第三次装病,也是他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装病。受曹爽委派,前去探望司马懿的李胜回来对曹爽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在确认司马懿没有还手反击之力后,曹爽终于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戒备,放心大胆地自得其乐去了。
可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就在曹爽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享受太平的时候,司马懿经过周密运作,暗暗向曹爽举起了屠刀。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陪同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便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拉开了与曹爽的殊死决斗大幕。这场决斗中司马懿把自己的多年以来积累的政治斗争手腕发挥得淋漓尽致,完全把曹爽玩弄于股掌之上。之前咄咄逼人的曹爽,在司马懿的强力反击面前,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不但束手就擒,而且连党羽和三族,全部被屠杀殆尽。
/user/yayusw/image/20200826/20200826002797109710.jpg
/user/yayusw/image/20200826/20200826003265806580.jpg
(本文节选自《文史知识》2020年第八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