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选修课”回声”之四(陈永生)

标签:
读书高校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教育 |
分类: 师友情谊 |
偶脱甲胄 得意忘形
陈永生(南开大学中文系89级本科生,中国绿色时报要闻部主任)
宁先生当年的课,是我爱上的之一,有先生讲述的缘故,更多的是魏晋士人的言行风骨唤醒了一个大男孩对率性而为、自由洒脱的向往。
当时和现在,书中的德行、雅量和简傲、忿狷,都一直分不太清。入脑入心、念念不忘的,是高自标持、割席而坐、口不臧否人物,是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是得意忘形、披发赤脚,是酒酣耳热之后的行散。
行散,为一众男生喜爱。几杯啤酒下肚,幸福全写在脸上,世界都放进嘴里,高谈阔论之后,每每就有同学提议行散醒酒。勾肩搭背,一路笑闹,在校园里歪斜着走去,自己觉得很帅,外人看着很傻。
步入社会,工作、生活都不轻松。不轻松,因为太复杂、不简单。人像傀儡一样披上层层甲胄,保护自己,防备他人,并设计好多样的自己,去应付多重的角色。现实时常像雾霾,不期而至,不可理喻;理想总是像蓝天,无需付费,却可遇而不可求。凡此种种,或从城市回返农村,或由社会回归自然,或从物欲返求精神,如同工作后回家,我们总在设法让心灵安稳。
陈永生(南开大学中文系89级本科生,中国绿色时报要闻部主任)
宁先生当年的课,是我爱上的之一,有先生讲述的缘故,更多的是魏晋士人的言行风骨唤醒了一个大男孩对率性而为、自由洒脱的向往。
当时和现在,书中的德行、雅量和简傲、忿狷,都一直分不太清。入脑入心、念念不忘的,是高自标持、割席而坐、口不臧否人物,是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是得意忘形、披发赤脚,是酒酣耳热之后的行散。
行散,为一众男生喜爱。几杯啤酒下肚,幸福全写在脸上,世界都放进嘴里,高谈阔论之后,每每就有同学提议行散醒酒。勾肩搭背,一路笑闹,在校园里歪斜着走去,自己觉得很帅,外人看着很傻。
步入社会,工作、生活都不轻松。不轻松,因为太复杂、不简单。人像傀儡一样披上层层甲胄,保护自己,防备他人,并设计好多样的自己,去应付多重的角色。现实时常像雾霾,不期而至,不可理喻;理想总是像蓝天,无需付费,却可遇而不可求。凡此种种,或从城市回返农村,或由社会回归自然,或从物欲返求精神,如同工作后回家,我们总在设法让心灵安稳。
从常态的心为形役,到偶尔的得意忘形,这一种转换的意识,是《世说新语》和宁先生的课第一次集中传递给我的。这一碗心灵鸡汤,当会长久相伴、时时滋养。
/user/yayusw/image/20200731/20200731081158725872.jpg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流》封面
(宁稼雨:《世说新语与魏晋风流》,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