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文学作品赏读·王士禛《秋柳》(其一)

(2020-06-19 09:09:10)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学

王士禛

秋柳

分类: 随笔杂谈

王士禛《秋柳》其一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http://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6084bad3d20e48989b66bfc8d1dab8ac

《秋柳》扇面书法


(《渔洋山人精华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注释】

白下:指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北。 差池:高低不平貌。 《乐府杂录》:“《黄骢叠》,(唐)太宗定中原所乘战马。后征辽,马毙 ,上叹息,乃命乐工撰此曲。”乌夜村,《渔洋精华录》徐夔注引《舆志》:“海盐南三里有乌夜村,何准所居也。一夕群乌啼噪,准适生女。他日,复夜啼,乃(东晋)穆帝立女为后之日。” 三弄笛:指王维“阳关三叠”;玉关:指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阳关在其南。

【教学提示】

一、 作者简介和本篇题解


http://p6-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510e688512624316b7a1ae955f6ff567

王士禛像


王士禛(1634—1711年),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桓台县)人。清初杰出诗人,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王士禛的诗清新蕴藉、刻画工整,散文、词也很出色。他提出的神韵诗论,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所传诗文中,有不少题咏济南风物,记叙济南掌故之作。

王士禛23岁游历济南时,他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当时被文坛称之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本篇即是他所作《秋柳四首》的第一首。

诗中作者见眼前杨柳在秋风中萧瑟摇落之态,于是怅然若失,心有所感,因物起兴,抚今追昔,对往事的追怀罩着一层缅怀不尽、排遣不去的淡淡哀愁。在艺术上,含蓄蕴藉,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二、 隐晦的诗意中蕴含着兴亡之感

王士禛此《秋柳四首》虽引起了当时许多诗人的共鸣,和者甚多,身后注家纷出,亦有多人仿作,如乾隆间屈复之《秋草诗》十首,光绪间俞樾诸人之《秋兰诗钞》,影响不为不大,然而此诗却又由于多用典故,词意隐晦,十分费解,注释者力求句句坐实,结果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世评论者更直率地认为诗之含义难以捉摸。

《秋柳四首》的出现,以及它之所以引起当时的许多文人的共鸣,纷纷应和,并非偶然。明清鼎革之后不久,易代改朝的兴亡之感还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上。经历过那场社会大动乱的王士禛也不例外,更何况其王氏家族中罹难者多达三十余人(见《带经堂集》卷六《五烈节家传》)。尽管他在诗中并没有显露含有时代内容的兴亡之感,与现实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只是渲染了一种高高地浮在极大的历史跨度之上的兴废盛衰的感伤情绪,但当时的文人们是心有灵犀的,也必然会从诗中蕴蓄的感伤情绪中得到一定的慰藉,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与王士禛同里并有亲故的遗民诗人徐夜,他的和诗中有“美人迟暮何嗟及,异代萧条有怨思”(王士禛选《徐东痴诗选》)之语,就透露出其中的消息。也正因为《秋柳四首》只是渲染了一种兴废盛衰的感伤情绪,比较抽象朦胧,不能也不必要坐实其具体的含义。后来的注家强做解人,一定要坐实《秋柳四首》为吊明之作,为某王某事而作,那就不免是胶柱鼓瑟、失于穿凿了。

三、联想性和组合性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

《秋柳四首》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联想性和组合性。如诗题所示,它自然是咏秋柳的。但是,它并没有着意描写秋柳“叶始乍黄”、“若有摇落之态”之姿容,诗句中所写均属联想中之景物;它也没有直接表露由秋柳之憔悴而生发的感慨,而是借助于联想,从历史上和古诗中撷取来一些与杨柳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故事和意象,组合在一个艺术整体中,让它们来共同完成一个艺术使命——传达出一种带有共通性的感伤情绪。这样,在整个诗中就有着两类意象:一是自然意象,即秋柳摇落之悲;一是人事意象,即兴废盛衰之感。

诗中的自然意象以全诗首联为总领:“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在诗中,销魂的触发点是秋柳,而秋柳是无处不在,所以作为全诗首领的“秋来何处最销魂”一句,也就在意义上转化为“秋来无处不销魂”了。 诗中的残照、西风、衰柳、南雁一类属于秋天的意象明显地喻示了一个失去了的美好世界,而秋柳憔悴、萧条之悲哀,也便自然地升华为对韶华已逝、青春不再的痛惜,这样诗中的自然意象就蕴蓄了浓郁的感伤情绪。


http://p2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7767dca19ebe4f548df6421a1d3c1006

《秋柳》诗意


诗中的人事意象是由自然意象引发而来,它们大都与秋柳有着某种联系。有的联系非常明显,杨柳为沟通自然和人事的因素,在历史上本来没有关联的一些故实,首先在作者的心境中,然后也表现于诗中的意象里,便有了内在的同一性,并且与它们赖以生发的秋柳摇落的自然意象结合在一起,时分时合,互相交错,互相映照,造成了一股浓郁的感伤情绪,在诗中反复回旋,让读者感慨不尽。

此诗却是如此这般地表达出了当时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感伤情绪,并且获得巨大的反响,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是清初诗坛上的一枝奇葩。

四、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思考与练习】

1、 简述作者的创作特色。

2、 简述本诗在思想主题上的特点。

3、 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什么,试简要分析之。


http://p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cd3625e5bcc34e489afe445901bcc079

《新编大学语文教程》

(选自宁稼雨主编《新编大学语文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