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文学世说新语尔汝歌 |
分类: 随笔杂谈 |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历史上的战争和迁徙经常会造成民族内部或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常常不能因为其中某一方的胜利或失败而告结束。冲突裂痕不仅要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产生难以治愈的创伤,而且在较长时期内对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要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世族文人的生活言行是这些影响和制约的显示器。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的生活言行来观察三国以来分裂局面对当时南方北方文化的差异和融合所产生的影响和渗透,并从中认识和把握当时社会文化的某些深层底蕴,不啻饶有兴味而又意义重大。
/user/yayusw/image/20200513/20200513220567246724.jpg
/user/yayusw/image/20200513/20200513231335613561.jpg
当晋武帝问华谭吴亡后的对吴政策时,他建议“当先筹其人士,使云翔阊阖,进其贤才,待以异礼”(见《晋书·华谭传》)。毗陵内史在论江南贡举事时也认为江南刚刚归附,贡举方面还应尊重以往的惯例,甚至有丧仍然可行,说明他们主观上还是愿意搞好关系的,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还难以除去往日的对峙情绪。特别是北方的统治者和世家大族总以胜利者自居,居高临下,俯视吴人。而东吴人本来就不服气自己的失败,加上北人的狂傲,更让人无法忍受。
/user/yayusw/image/20200513/20200513220757435743.jpg
三国以来,中原人把吴人骂作“貉子”,先是关羽把孙权骂作“貉子”(见《三国志·蜀·关羽传》裴注引《典略》),接着西晋时孙秀降晋后,晋武帝为了笼络他,便把自己的姨妹蒯氏嫁给了他。但这位捌氏却十分鄙视自己的丈夫,更不能领会表兄在自己婚姻问题上的政治用意。所以就无所顾忌地骂丈夫为“貉子”。如果不是司马炎的极力回旋,这一句詈语险些使晋武帝计策失算(见《世说新语·惑溺》)。苻坚也称寻阳周虓为貉子(见刘敬叔《异苑》卷十),而孟超作为小小都督,统领万人,竟敢公然斥骂作为河北大都督全军统帅的陆机为“貉奴”(见《晋书·陆机传》)。在中原大族看来,江东人犹如狐貉一类。有了这种偏见,南北隔阂怎能不日益加深?
/user/yayusw/image/20200513/20200513220743374337.jpg
/user/yayusw/image/20200513/20200513220822552255.jpg
而这位归命侯却并不是那乐不思蜀的阿斗,听了司马炎的侮辱之辞,他应声答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见《世说新语·排调》)在这首《尔汝歌》中,那种沮丧无奈且深恶痛绝的抵触情绪,见诸于字里行间。所以尽管吴人名义上已经是晋室的臣民,但很多人怀有家国之恨,拒绝与晋室来往,诸葛靓就是其中一个。
/user/yayusw/image/20200513/2020051322090717717.jpg
/user/yayusw/image/20200513/20200513222779917991.jpg
(本文节选自《雅雨丛谈:从吴姓侨姓关系解读魏晋南北文化的差异与隔阂》,《古典文学知识》2020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