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稼雨:再拾他山之玉——简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2017-05-09 22:21:04)
标签:

读书

历史

哥伦比亚

文学史

文化

分类: 学术文章

说明:2011年,新星出版社打算翻译出版梅维恒教授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时任该社副总编的刘雁女士找到我,给我提供了该书的部分中文译稿,并请我写一篇关于这部文学史的专家学术评语。我看过之后,写了这篇评语。后来,此事一直没有消息。2014年,刘雁女士移居美国。我也认为此事大抵就此搁浅了。不想2016年,突然听到该书出版的消息,除了为该书出版高兴之外,也翻出了当年为此书写下的学术评语,想为此学术盛事助兴。蒙《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2017年4月10日)不弃,将该评语全文发表。现公布于世,敬请方家指正。



/user/yayusw/image/20170509/20170509221920642064.jpg



中国文学史的写作本来始自外国人,说明这种研究样式本来就是来自国外。在传入中国之后,国人的文学史写作逐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尤其近20年来,各种文学史汗牛充栋,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也不乏佳作,但多数为因袭老框架之作,缺乏体系上的创新和特色。尤其是对半个世纪以来海外汉学的相关成果吸收借鉴不够。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为时隔百年之后,又一部以国外人视角眼光审视评骘中国文学史的力作。这部文学史的领衔人物和各位执笔者多为海外汉学卓有成就者,为该书的学术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大陆学者的文学史写作在经历百年之久后,也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他山之玉,以便清醒地反观和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把中国文学史的写作研究引向深入。

与大陆同类文学史相比,我个人以为《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有如下一些特色和长处:

首先,以文学体裁为主体单元的写作视角。以往的文学史由于采用朝代为序的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以朝代淹没了文体的轮廓。该书强调以文学体裁类型为描述主体,这对于清晰认识和反映文学的自身发展历程,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纵横交错的框架体例。该书不仅以文体类型的纵向演变轨迹作为全书描述勾勒的重心,同时为了集中认识中国文学的若干重大问题,还有意在第一章安排了作为从横向方面理解中国文学全面背景的基础部分。我个人认为这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其中既涉及到作为理解中国文学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文化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归纳了中国文学的写作风格特色。这些内容不仅对于非汉语国家民族读者起到很好的铺垫引导作用,即便对中国读者也有相当的帮助作用。

第三,关注问题全面系统。该书不仅打通了文学史的古今界限,读者可以见到各种文体类型从古代到现当代的演变线索,而且很多与中国文学相关的问题也在该书中得到关注和反映。该书第六、第七部分分别从古代文学的注释和评点,说到中国文学的各种传播影响的范围途径,为全面了解中国文学的波及范围,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视角和窗口。

总之,《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一书创新点较多,体制新颖而自成体系,能代表西方汉学界对中国文学研究的特色和水平,对大陆学者和读者均有参考借鉴价值。

 

/user/yayusw/image/20170509/20170509221992389238.jpg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作者: []梅维恒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原作名: TheColum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译者:马小悟张治/刘文楠 
出版年: 201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