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稼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代表中国文化的三十本书》后记

(2017-05-04 17:32:53)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学术

传统

分类: 学术文章

 

        由于《中国志人小说史》一书的合作成功,责任编辑常晶同志和我在一次闲聊中谈到她的选题设想,其中谈到中国文化的研究问题。她认为一些大的理论问题和部分断代的文化史都有人搞过,问我能否在中国文化研究的具体化上做点文章。我联想到许多刊物上介绍过的“影响××的××本书”,“代表××的××本书”,心想如果能把这种思路具体化,通过一本书的分析介绍,达到认识中国文化某一侧面的目的,也许在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上能有所创新。于是便提出了这个选题,并得到了支持。

1992年春季,我提出了最初的选目和设想,出版社方面肯定了选题,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我个人的实力和能量,是无法达到那些要求的。于是,我邀请了道德文章素为我敬仰的两位前辈,著名学者庞朴先生和刘泽华先生为本身的主编,又邀请了我的好友葛荃兄和我共任副主编。于是,我们便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工作。现在的选目和编撰想法以及各专题在学术上的把握,都是我们四人及出版社有关人员共同工作的结果。我们在1992年秋季将选目和设想寄给了出版社。但出版社方面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迟迟没有最终敲定,我们十分理解,并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直到199376日,庞朴先生还在给我的信中说此书“估计已夭折胎中;因其经济效益肯定不佳。听之任之可也”。就在我接到庞朴先生信的次日,我便接到出版社方面确定本书为社重点选题,并立即上马的通知。于是,我们立即行动,约请了国内有关这些问题的专家和学者,其中绝大部分是中青年学者,开始了我们的工作。全书的分工情况如下:

主编:庞朴、刘泽华;

副主编:宁稼雨、葛荃;

前言由庞朴撰写;

《老子》、《庄子》、《孟子》、《易经》、《王阳明全书》由韩强撰写;

《论语》、《韩非子》由林存光撰写;

《尚书》、《五灯会元》由葛荃撰写;

《孙子兵法》由陈学凯撰写;

《左传》由赵季撰写;

《战国策》由侯爱平撰写;

《诗经》由廖群撰写;

《楚辞》由胡学常撰写;

《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由宁稼雨撰写;

《黄帝内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由刘洪涛撰写;

《史记》由叶振华撰写;

《抱朴子》由卢盛江撰写;

《六祖坛经》由洪修平、朱强撰写;

《李太白集》由熊成钢撰写;

《杜工部集》由吴新生撰写;

《东坡七集》由王双启撰写;

《四书集注》由傅建增撰写;

《三国演义》由林骅撰写;

《焚书》由宋常立撰写;

《红楼梦》由孙勇进撰写。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作者们的情况差异很大,所以难免出现各章风格上和深浅上的参差。但我们设想的通过一本书的分析去窥见中国文化的某一方面的目标,应当说基本上实现了。

这本书产生的曲折经历本身,也印证了庞朴先生在前言中说的那句话,即文化问题原来就不是文化手段本身所能真正解决的。但是,这并不应当成为我们放弃为文化建设而努力的理由,相反倒应当成为我们的动力。在这里,我除了要感谢各位同仁的努力外,尤其要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在此商品大潮冲击下的远见卓识。我们这本书的工作,也许在整个文化建设的工程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却能使我们坚信,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会断裂,它将永远延续下去。因为,永远会有人甘愿为它的延续而做出牺牲,甚至献出他们的整个一生!

 

 

                                     宁稼雨

                                 1993年岁末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代表中国文化的三十本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