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稼雨
宁稼雨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709
  • 关注人气:4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浒传》作者设计王伦这个形象用意何在?

(2011-08-06 08:53:07)
标签:

历史

水浒传

文化

影视

学术

分类: 随笔杂谈
 

作者设计王伦这个形象用意何在?

 

既然王伦起义在宋代历史上那么重要,那么熟于宋代历史的施耐庵,为什么把沂州起义的王伦作为反面人物写进《水浒传》,又设计了他被林冲火并的情节呢?

王利器在《耐雪堂集》中继续分析到,这说明王伦第一个在赵宋王朝相当富强的时候,从其心脏地区搞起起义来的。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历史意义是肯定的。《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宋江全伙受招安时,宋江对众弟兄总结梁山泊的起义事业,他说:“自王伦开创山寨以来,此后晁天王上山建业,如此兴旺。”宋江肯定了王伦的历史功绩。但王伦没有完成他的历史任务,他那失败的教训也是应该批判的。王利器列举了“群众对王伦的批评”、“下级对王伦的批评”、“当时成千上万农民的呼声”等等,认为作者安排这一形象是“批判地肯定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能领导农民革命。由于《水浒传》对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矛盾内容,进行了历史的暴露和批判,不满于王伦式的农民革命,创造了作者理想中农民革命领导者的形象……”

这种分析很有道理,但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且不说施耐庵是否有那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单从王伦这个形象在后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来看,后代人们提起王伦这个人物,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在农民起义历史上的功与过,而是他的嫉贤妒能和心地狭窄。王伦这个形象的魅力就在于,“王伦”这个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嫉贤妒能”和“心地狭窄”的代名词。而且从绿林好汉的习俗来看,人们更向往那种心胸宽广,性格豪爽,为人大方的江湖义气;而王伦的性格却与此格格不入。所以作者安排这个人物,还是从反面来衬托其他梁山好汉的豪爽气概和宽广胸襟,并非是从政治斗争的高度上来考虑这个人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