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点评纪实以及反思
张:在很长一段时间,听老师们上课、听课、评课、写文章的时候,经常有这么一种说法,我们要带领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概括、拓展等过程,老师们都会说,说得也非常好,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却发现老师们做得不工整,什么是不工整呢?
我觉得我们在有些地方不必太过着力,带过即可,但是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有的地方呢?我觉得这个地方实在很好玩,为何又不多花点时间呢,老师们却匆匆结束。
其实就是老师们不能体会:一个研究问题者的心理感受。
有一次听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家都知道这个课,有猜测,学生大胆的猜一猜,内角和是多少啊?180°,没问题,老师你说让我猜,我就猜一下,配合一下你(而学生早就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然后有一个问题很经典,每一位老师都会说“好的,同学们,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有了猜想开始验证,接下来就是验证。”学生说:“可以把三个角都量一下,加起来看是不是180°”接下来老师说:“这个方法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然后学生继续讨论………
这时,我(这里的“我”其实是学生的心理)就很着急,为什么着急呢?我觉得老师这么一问,体现出自己从来没有研究过问题,你们想一想,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这么大胆的猜想,为什么叫大胆呢?因为对于我(学生)来说,我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怎么回事,而你却告诉我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我心理觉得非常得惊讶,是这样吗?所以我特别想检验一下,是不是!而我有了一个特别想实验的方法,此时此刻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赶紧地量一量,量完了赶紧加。至于有没有别的方法来验证,那是后面再后面的想法。
你们有没有这么一种想法,你刚往讲台上一站,前5分钟,全班同学都在陪你玩,到了10分钟后就只有一部分同学陪你玩了,而到了30-40分钟的时候,就只有你的几个“铁杆粉丝”陪你玩了,因为你总是在打击他,你总是在他(学生)最想某一件事的时候,你拧出另外一件事来了,他就不跟你玩了。你怎么才能知道他们最想做什么事呢,也就是只有你自己独立地去研究一些问题,你才知道。
这些数学研究内容很难,说实话,我自己编写这些研究问题也很难,今年暑假死了很多脑细胞,但是都遵循一个标准,第一,解决这些问题不需要太多高等数学知识,有的人说我没学过数论,我研究不了,我没学过微积分,我做不了,如果你注意这些题的话,你会发现这些题不需要太多的高等数学知识。第二,不能百度一下就有答案,现在百度很厉害,为了让这些题不能被查到,我进行了一些包装,让你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而需要自己探索。第三,这些问题要能够把老师逼到小学生学数学的状态,也就是我希望你看到这些题的感受,和小学生看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那样的问题一样的感觉。我相信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教学的影响是间接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增加解决问题的经验,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懂得研究问题者的心理,最后再来组织对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从而引导你的教学。
所以我们讲这些问题,更多的要讲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那么今天的教研,我们讲得怎么样呢?我觉得讲得还是蛮好,在坐老师听得很认真,要是讲得不好呢,我早就走了,不过呢门口有人管着,你想走,也是不能走的。对这么复杂问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正确的,我说基本上,因为还有一些老师对问题本质的研究还没有到位,有一些小问题,但是这都不要紧。我觉得老师都讲了很多基本的思想方法,化繁为简,递推,转化,数形结合,不管怎么样,说明老师们对这些方法是知道名字的,还知道努力与一些活动做一些对应的结合。
那么我们还有努力的方法吗?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吗?方向在哪里呢?至少有这么几个?
1、很多老师解释说明的功夫做得多,研究的过程揭示得少。老师们习惯于用胸有成竹的内容来陈述他对一个东西的理解,他主要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我会了,我努力向你讲清楚是什么就可以了。我们希望一上来,就“你懂了吗?没懂就再跟你讲一遍”你看这样子,这样子,这样子,你看对不对。这种感觉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很常用,但是这是完全不够的。我们教孩子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呢?”波利亚说:你教小孩的方法,不能像魔术师的帽子里蹦出来一只兔子,你要讲出他的来历。什么叫研究问题?什么又叫解释问题?不能只解释要研究
2、虽然做了很多研究,但是表达上欠讲究,这是老师的一个本事,你能不能把一个复杂的东西,用适当的方式,让人一听就懂。你有没有好的形式?你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什么呢?设计一种让人很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4个东西中,取3个出来,怎么取呢?一排一排的很快就讲完了,这种表达没有体现研究,从4个中取3个,其实可以理解为哪一个“不要”。表达的方式要斟酌,而在课件中出现了大量的公式、符号,很难让人看懂。你这个环节没理解,下个环节又没弄懂,慢慢他就不陪你玩了。
3、对有一些问题的看法还不够深刻。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深度,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我们要懂得“联系”,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例如2015的立方,是不是那些奇数,折腾一下就是一个个立方体呢?我们的推广比较一般,例如第2016组呢?
大家想一想,在课堂上,万一你还准备得不怎么够,你的学生没有听懂,你不要生气,不要着急,这很正常!大家会说,张老师,我跟学生讲得题多简单啊。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水平比你学生的水平高多少啊?所以其实你今天听这些题,和你的学生听你的课感受是一样。你再仔细揣摩一下,你今天听讲题的感受是怎样的,你学生听你的课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就是要努力揭示你教学内容中那些东西的来历,你是怎样想到那个方法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