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与句义及其分析
(2012-07-06 07:11:39)
标签:
句义词义杂谈 |
分类: 语言与文字 |
词义与句义:
语言是音义结合体,这体现在每一级别的语言单位上。
体现在词这一级别的语言单位上,其语音方面就是词音,其意义方面就是词义。
体现在句这一级别的语言单位上,其语音方面就是句音,其意义方面就是句义。
语音和语义是语言的两个最基本的最基础的要素。
就语言单位而言,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可以分析为下一级的语言单位,这是语言单位的层次分析问题,即语法分析问题;若分析其构成要素,则是分析其语音和语义。
就一个语言单位而言,其语音和语义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从语流中切分出语言(语法)单位,其实就是切分出其语音流(单位)和语义流(单位)的最大公约数。
换句话说,语音单位的切分,是以语义的不割裂为前提的;同时语义单位的切分,也是以语音的不割裂为前提的。
语言(口头言语)是从嘴巴里流出来的信息符号流,这种信息符号流是说话者的所欲表达的思想内容的一种标记,通过这种标记,听话者可以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文字发明以后,人们也经常通过文字符号来表达和交流思想信息。总之,思想是听不见看不着的,但转换成信息符号流之后,就可以说写听读,进行交流了。
由此可见,无论词义还是句义,语义始终是思想的信息的内容,而不是思想本身的内容。
意义作为与思想关系最密切的东西,其内部结构一般说来可以看成是思想的内部结构的一种不交接近实际的反映。就是说,意义虽然不就是思想,但却也大致反映了思想的实际。刘禹锡的“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见,脉脉万重心。”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虽然不可避免,但一般也是可控的、可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弥补的。
思想是人认知客观世界的成果,这种认知也是一种反映。可以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认知或反映,但我们相信,错误的认知总归会被正确的认知所取代。当人们能够认定某些错误认知的时候,正是已经掌握了正确的认知。
客观事实——思想内容——语言意义,三者都有具体与抽象之分,我们这里只分析其抽象的方面。
从抽象的方面说,三者之间在内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
首先:三者的内部结构都具有相同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并列关系和向心关系):
客观事实:结构成分:物理实体;结构关系:物理关系;
思想内容:结构成分:思维实体;结构关系:逻辑关系;
语言意义:结构成分:语义实体;结构关系:语义关系。
三种关系的关系是:语义关系反映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反映物理关系。
其次,三者的内部结构都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
客观事实:具有物理结构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思想内容:具有思维结构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语言意义:具有语义结构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时间性决定了其结构的长度;空间性决定了其结构的广度。
客观事实的物理世界是一个没有时间终点和空间边界的世界,但就人类目前所能认知的部分来看,无论是宏观的天体之间还是微观的粒子之间,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彼此独立、又彼此相关,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变化着的。
从空间结构的分布看,每一个实体内部的成分,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分为核心成分和向核成分两种。其中,各种向核成分总是处于不同的轨层上,始终绕着核心运动的,直至该实体的生命结束为止。就实体外部的关系而言,主要有并列关系和向心关系两种。就是说,较小的实体通常又可以是较大的实体中的核心或向核成分。譬如,就银河系而言,太阳系是其向核成分之一,而就太阳系而言,太阳则是其核心成分,地球、火星等则是其向核成分。
从时间结构的角度说,任何实体都是有生命始终的,有时间限制的。不仅我们周围的人和动物的生命和运动,都有时间限制,就是太阳、地球、银河系等等,也不可能是永远不灭的。
人类认知和思考物理世界,就必然要建立一套思维的符号系统,譬如主词、谓词等;又要运用语言来表述这种对物理世界的思考结果,就必然要建立一套语言符号,其中就包括一套语义符号,譬如,施事、受事、动作等。
思维的逻辑结构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思维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表现在,第一,思维的对象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第二,思维活动本身也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语言的语义结构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语义的反映对象思维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第二,语言的语义反映活动本身也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
词义与句义的分析:
这里所谓语义分析,主要是指其语义结构的分析。那么,词义和句义的结构是一致的吗?我们的回答是:是的。
多义词与多义句:
当人们从语流中切分出一个一个的词和句子时发现,大多数的词和少数的句子是多义的。即在不同的上下文里,其具体含义并不都是完全相同的,有时是意义相近, 但并不完全相同的。对于意义有差别的词或句子,是确定为同一个单位,还是确定为不同单位,有一个分析操作技术上的抉择问题。如果确定为不同单位,势必使语言单位的数量大为增加;而确定为同一个单位,就出现了多义词和多义句。
我们这里分析的是词义(单个义项)和句义(单个义句)的内部结构,不针对义项或义句之间的关系。
词义(义项)的结构与句义(义句)的结构具有一致一性,因此其分析自然也具有一致性。
词义义项的结构:翻开字典词典,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典型的义项结构,都是一个义句。例如:
凑趣:①迎合别人的兴趣,使高兴。(《现汉》212页)
凑份子:①各人拿出若干钱合起来送礼或办事。(《现汉》212页)
汆:①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
以上各义项的表述,都相当于一个动核义句:
[时间]+[处所]+[目的]+[施事]+[受事]+[方式]+(动核)+[方式]+[受事]+[施事]+[目的]+[处所]+[时间]
凑手:使用起来方便。(《现汉》212页)
凑巧:表示正是时候或正遇着所希望的或所不希望的事情。(《现汉》212页)
粗:①(条状物)横剖面较大。(《现汉》213页)
粗笨:①(身体、举止)笨拙;不灵巧。(《现汉》213页)
笨:①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差;不聪明。(《现汉》61页)
拙:①笨。(《现汉》1659页)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现汉》62页)
以上相当于一个形核义句:
粗活:指技术性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
粗制品:初步制成的毛胚产品。
粗人:鲁莽、不细心的人。
醋:调味用的有酸味的液体。
以上相当于一个名核义句:
语言是音义结合体,这体现在每一级别的语言单位上。
体现在词这一级别的语言单位上,其语音方面就是词音,其意义方面就是词义。
体现在句这一级别的语言单位上,其语音方面就是句音,其意义方面就是句义。
语音和语义是语言的两个最基本的最基础的要素。
就语言单位而言,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可以分析为下一级的语言单位,这是语言单位的层次分析问题,即语法分析问题;若分析其构成要素,则是分析其语音和语义。
就一个语言单位而言,其语音和语义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从语流中切分出语言(语法)单位,其实就是切分出其语音流(单位)和语义流(单位)的最大公约数。
换句话说,语音单位的切分,是以语义的不割裂为前提的;同时语义单位的切分,也是以语音的不割裂为前提的。
语言(口头言语)是从嘴巴里流出来的信息符号流,这种信息符号流是说话者的所欲表达的思想内容的一种标记,通过这种标记,听话者可以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文字发明以后,人们也经常通过文字符号来表达和交流思想信息。总之,思想是听不见看不着的,但转换成信息符号流之后,就可以说写听读,进行交流了。
由此可见,无论词义还是句义,语义始终是思想的信息的内容,而不是思想本身的内容。
意义作为与思想关系最密切的东西,其内部结构一般说来可以看成是思想的内部结构的一种不交接近实际的反映。就是说,意义虽然不就是思想,但却也大致反映了思想的实际。刘禹锡的“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见,脉脉万重心。”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虽然不可避免,但一般也是可控的、可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弥补的。
思想是人认知客观世界的成果,这种认知也是一种反映。可以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认知或反映,但我们相信,错误的认知总归会被正确的认知所取代。当人们能够认定某些错误认知的时候,正是已经掌握了正确的认知。
客观事实——思想内容——语言意义,三者都有具体与抽象之分,我们这里只分析其抽象的方面。
从抽象的方面说,三者之间在内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
首先:三者的内部结构都具有相同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并列关系和向心关系):
客观事实:结构成分:物理实体;结构关系:物理关系;
思想内容:结构成分:思维实体;结构关系:逻辑关系;
语言意义:结构成分:语义实体;结构关系:语义关系。
三种关系的关系是:语义关系反映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反映物理关系。
其次,三者的内部结构都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
客观事实:具有物理结构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思想内容:具有思维结构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语言意义:具有语义结构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时间性决定了其结构的长度;空间性决定了其结构的广度。
客观事实的物理世界是一个没有时间终点和空间边界的世界,但就人类目前所能认知的部分来看,无论是宏观的天体之间还是微观的粒子之间,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彼此独立、又彼此相关,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变化着的。
从空间结构的分布看,每一个实体内部的成分,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分为核心成分和向核成分两种。其中,各种向核成分总是处于不同的轨层上,始终绕着核心运动的,直至该实体的生命结束为止。就实体外部的关系而言,主要有并列关系和向心关系两种。就是说,较小的实体通常又可以是较大的实体中的核心或向核成分。譬如,就银河系而言,太阳系是其向核成分之一,而就太阳系而言,太阳则是其核心成分,地球、火星等则是其向核成分。
从时间结构的角度说,任何实体都是有生命始终的,有时间限制的。不仅我们周围的人和动物的生命和运动,都有时间限制,就是太阳、地球、银河系等等,也不可能是永远不灭的。
人类认知和思考物理世界,就必然要建立一套思维的符号系统,譬如主词、谓词等;又要运用语言来表述这种对物理世界的思考结果,就必然要建立一套语言符号,其中就包括一套语义符号,譬如,施事、受事、动作等。
思维的逻辑结构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思维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表现在,第一,思维的对象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第二,思维活动本身也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语言的语义结构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语义的反映对象思维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第二,语言的语义反映活动本身也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
词义与句义的分析:
这里所谓语义分析,主要是指其语义结构的分析。那么,词义和句义的结构是一致的吗?我们的回答是:是的。
多义词与多义句:
当人们从语流中切分出一个一个的词和句子时发现,大多数的词和少数的句子是多义的。即在不同的上下文里,其具体含义并不都是完全相同的,有时是意义相近, 但并不完全相同的。对于意义有差别的词或句子,是确定为同一个单位,还是确定为不同单位,有一个分析操作技术上的抉择问题。如果确定为不同单位,势必使语言单位的数量大为增加;而确定为同一个单位,就出现了多义词和多义句。
我们这里分析的是词义(单个义项)和句义(单个义句)的内部结构,不针对义项或义句之间的关系。
词义(义项)的结构与句义(义句)的结构具有一致一性,因此其分析自然也具有一致性。
词义义项的结构:翻开字典词典,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典型的义项结构,都是一个义句。例如:
凑趣:①迎合别人的兴趣,使高兴。(《现汉》212页)
凑份子:①各人拿出若干钱合起来送礼或办事。(《现汉》212页)
汆:①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
以上各义项的表述,都相当于一个动核义句:
[时间]+[处所]+[目的]+[施事]+[受事]+[方式]+(动核)+[方式]+[受事]+[施事]+[目的]+[处所]+[时间]
凑手:使用起来方便。(《现汉》212页)
凑巧:表示正是时候或正遇着所希望的或所不希望的事情。(《现汉》212页)
粗:①(条状物)横剖面较大。(《现汉》213页)
粗笨:①(身体、举止)笨拙;不灵巧。(《现汉》213页)
笨:①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差;不聪明。(《现汉》61页)
拙:①笨。(《现汉》1659页)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现汉》62页)
以上相当于一个形核义句:
粗活:指技术性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
粗制品:初步制成的毛胚产品。
粗人:鲁莽、不细心的人。
醋:调味用的有酸味的液体。
以上相当于一个名核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