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011-08-17 19:03:46)
标签:

苏洵

中国

《三字经》

老泉

晋平公

教育

分类: 三字经讲解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画外音》“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著名诗人苏轼的父亲,但他为什么到27岁才开始读书呢?“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而梁灏82岁中状元是真的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七、八岁就才华横溢的莹和泌又是怎样的神童?“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咏”蔡文姬才华卓越,但命运坎坷一生三嫁,那她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三字经》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这些人?而我们从他们身上又能够学习到什么呢?

  《正文》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得成就?《三字经》给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苏老泉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是名气更大的苏辙、苏轼的父亲。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苏”。苏洵年轻时家累很重整天必须在外奔波要维持这个家庭的生计因此根本没时间读书,一晃到了27岁。27岁在古人时候就是成年人了,不光是成年人类似于中年人的年龄了。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就对自己妻子讲,我觉得自己在文学上还应该可有所作为,恐怕现在必须开始发奋,开始读书,开始往这方面努力。但我又放心不下这个家你说我该怎么办?而苏老泉的妻子程氏是个非常贤惠的女性非常理解他支持他,从此接过了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苏洵也由此开始起步。他起步虽晚但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进步飞快。他进京去赴考,马上就受到当时文坛前辈、当时一些达官显宦的一致赞赏,成了有学问的大家。我们要知道“唐宋八大家”,唐宋是中国两大盛世两个文化高峰期,一共才总结出八位、八大家。苏氏一门占了三个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晚年求学的例子非常多。在西汉刘向编的《说苑》里记载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晋平公问师旷,我现在已经年过70了但我现在想要读书是不是太晚了。师旷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你为什么不秉烛而学呢?就你为什么不点上蜡烛来读书呢?我听古人说过少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候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而老年时候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的烛光。点燃蜡烛照明虽没有像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没有像正午的太阳那么明亮但请问国君,点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哪个更好一些?晋平公一下明白了。所以在中国传统当中一贯有这样的一种传统思想,只要坚持不懈就算年龄很大开始学习也尤未未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