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2013-09-23 08:36:29)
标签:

陇县

龙门洞

丘处机

   

 

    中秋节,和老公一起回宝鸡看望婆婆。第二天(9月20日),带着婆婆一行三人前往陇县的龙门洞游览。

    龙门洞,金元时代道教全真派掌门人丘处机曾在这里修练了7年。龙门洞到底是啥样的,我们三人都没去过,一路上很是兴奋,但天公不作美,一上路就下起了雨,时大时小,淅淅沥沥下了整整一天,我们在雨中游览了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从宝鸡出发上高速,在陇县火烧寨下高速,又翻过一道岭,即进入一道峡谷中,整个车程近3个小时,才进入龙门洞景区。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进入龙门洞景区,便觉得这里的风景与一路上看到的风景迥然不同。一路上看到的山都是土山,这里的山是石山,岩石带雨,古树含烟,云在山间流动,气象甚是不凡。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龙门洞地处陕甘交界,是六盘山的一部分,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中有洞,洞中有潭,素有三十六洞,洞洞有神仙,二十四潭,潭潭藏真龙的说法。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据说丘处机就在这里的一个山洞里,苦修了7年。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龙门洞地处一条峡谷之中,两山对峙,山底是一道奔腾的溪流,可能是雨天,水流湍急,在幽静的山谷中发出很大的声响。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浓荫遮蔽中,可见岩壁下有山洞,洞中有水流出。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云雾遮蔽了山峰,云雾瞬间散去后,这一柱山峰便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沿着陡峭的台阶,一路向上,半山处便是龙门洞道观。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首先看到的是一棵古树,据说这是丘处机当年亲手植下的槐树,树身高大粗壮,枝繁叶茂。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古槐掩映着道观。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道观里有男道士,也有女道士。进去看了一圈,好像男道士住在前面,女道士住在后面。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女道士住的地方是一排土木瓦房。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房间里非常简陋黑暗,靠近回廊的一面门窗和墙壁都是木头的, 好像很有年头了。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女道士住处的后面便是悬崖,一座小庙临空而建。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从后院再走到前院,沿着一个指示牌我们找到了丘处机修炼的山洞,这个洞仅可容纳一人,坐在洞里,面对的便是两山对峙的峡谷。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可惜这座房子建得很不是地方,如今在洞里看不见峡谷,看到的是屋脊瓦片。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在道观外,抬头仰视,便可见道观背后的山岩上,镶嵌在山岩缝隙中的悬空古寺,这些古寺的类似恒山的悬空寺。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我们循着指示牌冒雨向悬空寺方向走去。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到达这些古寺,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岩壁上悬挂着这样的云梯,风一吹,晃晃荡荡,没有相当的功夫是无论如何都上不去的。另一个是在崖壁上铺设有空中栈道,木板悬空,下临无地,走在木板上吱吱作响,站在栈道上直接可以看到峡谷中的溪流,只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往下看。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云梯,我和老公都不敢上,我们选择了走空中栈道。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我一马当先,老公在后,他嫌我不注意安全,在栈道的起点既生气又担心地看着我。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从栈道上看远处和脚下的风景。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迎面走来一人,正举起相机为我们拍照。这哥们是个大孝子,驾车带着他的老父亲从虢镇到这里玩。父亲已经79岁,因患中风,腿脚不便,车上还带着轮椅。到景区推着父亲走了一圈,找到一个建在高台上干爽的小庙,既可看风景,又免受风雨之苦,安顿下父亲,他独自上山了。后来,我们把婆婆也安顿在这个小庙里,两个老人邂逅在一起,聊了很久,直等到我们从山上下来。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从婆婆那里知道,这孝子的父亲是虢镇工商局退休职工,老伴去世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也没了,只剩下小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小儿子在西安卖手机。。。。。。想想看,这段邂逅也很有意思,两个都快80岁的素不相识的老人,在风雨中,在龙门洞的小庙里,聊着各自的身世,这辈子恐怕也是件难忘的事。由此我想到,老人,不管他(她)有多老,也是需要旅游的,旅游中的奇遇会给他(她)衰朽的身体注入生命的活力。对了,从龙门洞回去那一晚,婆婆睡得非常好。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老公在栈道上。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猫着腰胆战心惊地走。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原来这些悬空古寺都是岩壁上的山洞,洞有大有小,据说大的可以容纳千人,小的可容纳数人。古寺的屋檐悬空搭在绝壁上,寺内里却别有洞天。而且悬空古寺都是相互连接的,有的是从里面连接,像地道战一样,通过山腹中的通道,从这个古寺通向那个古寺,有个则是从外面通过云梯、栈道相连。

 
雨中游陇县龙门洞
 
     想来道士们煞费苦心把寺建在这绝壁上,无非是想远离尘寰,得道成仙。如何才能得到成仙,倒是道教全真派的掌门人丘处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丘处机在这里苦修7年,据说此前还在姜太公钓鱼的磻溪苦修过6年,苦修之后,他重返人间,曾经在72岁高龄远赴西域,为生民请命,说服成吉思汗停止杀戮。

 


 附:邱处机生平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是金代道教全真道掌教人。登州栖霞人士(今属山东)。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2岁高龄而远赴西域行程35000里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

 

     1148年(农历正月初九日)丘处机生于山东登州栖霞。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从童年时就向往修炼成“仙”,少年时栖身村北的公山,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传说,他为了磨炼意志,曾一次次将铜钱从石崖上扔进灌木丛,直到找到为止。

    
     1168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
 
     1169年(金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途中病逝于汴梁城,弥留之际嘱咐说:“处机所学,一任丹阳。”自此,丘处机在马丹阳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和其他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
 
     1170年春,王重阳在河南汴梁逝世后,丘处机跟随同门马钰、谭处端和刘处玄到陕西终南山拜会王重阳的朋友,及后于1172年将王重阳迁葬终南山。
 
     1174年(金大定十四年)8月,丘处机隐居磻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部)潜修6年,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7年。这期间,他“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极为清苦,但“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丘处机擅长诗词,有多篇诗词流传下来。
    《青玉案》:乘舟共约烟霞侣,策杖寻高步,直上孤峰尖险处。长吟法事,浩歌幽韵,响遏行云住。凭高目断周四顾,万壑千岩下无数,匝地洪涛吞岛屿,三山不见,九霄凝望,似入钧天去。大安己巳。”
 
   《述怀—调寄满庭芳》词:“漂泊形骸,颠狂纵迹,状同不系之舟。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深知我,南柯梦断,心上别无求。”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月中仙·山居》云:“天生耿介,爱一身孤僻,逍遥云壑。利名千种事,我心上、何曾挂着。”
 
   《无俗念·性通》“法轮初转,慧风生、陡觉清凉无极。皓色凝空嘉气会,豁荡尘烦胸臆。五贼奔亡,三尺逃循,表里无踪迹。神思安泰,湛然不动戈戟。”
 
    又如:“放四大,优游无所为。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一曲玄歌,千钟美酒,日月循环不老伊。”
 
     丘处机虽为出家道士,但关注民生疾苦,他在“憨物诗”中写道:“天苍苍兮临下上,胡为不救万灵苦。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徒劳形……”又诗云:“呈天生万象,万类属皇天,何事纵凌虐,不救生命全。阴阳成造化,生灭递浮现。最苦有情物,难当无善心”。他在“秦川吟”中写道:“十年苦志忘高卧,万里甘心作远游”。这些诗句都是他面对当时的社会,目睹生灵涂炭而发出的叹息和疾呼声,抒发了他悲天悯人,甘愿为人民而奔走的情怀。
 
     72岁时,他远赴西域,劝化成吉思汗提停止杀戮,出发前,《复寄燕京道友》诗云:“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其爱民之心溢于言表。
 
    丘处机在当时乱世中,无处不以“救世为先务”作其行动的指南。正如《古今图书集成·跋长春真人手帖》所言:“虽寄身老子法中,而心实欲匡济斯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丘处机死后,葬于北京白云观中,乾隆曾为北京白云观丘祖殿题联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丘处机在《长春祖师语录》中指出:“生灭者形也,无生灭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示终。只有一点阳光,超出劫数之外,在身中为性海,即元海也。”全真道把成仙证真的根据建立在人心所具有的“真性”上,超出生死或长生成仙之道,唯在自心中体认真性。“按全真道的观点,自心真性本来无欠无余,只因被邪念遮蔽迷乱而不自觉,只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于一念不生处体证真性,便可于一念间顿悟,乃至超出生死”。全真道的这种唯重修心见性以期超出生死的修炼路线,已十分接近佛教之道。
 
 
    全真道士所进行的内修心性、外修功行的修炼,是以极端的僧侣禁欲主义为基础的,是苦修。他们从开始起,就仿印度佛教初期之制,建立了出家制度,倡修苦行,不准有妻室,该制度是与其成仙证真的信仰和内丹修炼的要求相适的。全真道还吸取了爱染缘起之说,把传统道教的节欲思想发展到极端,宣称家庭、亲情的虚妄,他们把家庭看成“牢狱”、“火宅”,称父子夫妻亲情为“金枷玉锁”,宣扬人的七情六欲是成仙证真的大障,要人把七情六欲都消散。丘处机身体力行,“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簟瓢不置也。……昼夜不寐者六年。既而隐陇州七年,如在磻溪时。”
 
    金兴定三年(1219),丘处机应邀赴中亚成吉思汗行营与其论道。这是在宗教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丘处机得以实现自己理想与才干的重大举措,意义极为深远。在此之前,丘处机看到金朝国势衰败,乃隐居于家乡栖霞传道授徒,并先后谢绝了金朝与南宋统治者欲请其辅政的邀请。然而他却毅然接受了成吉思汗之邀,不辞数万里艰苦跋涉,西行至雪山(今阿富汗境内兴都库什山)行营,面见蒙古大汗,充分表现出这位道教领袖在政治上高瞻远瞩的洞察力。
 
    一方面,他深明天下大势,看到了结束战乱使国家统一的重任已历史性地落到成吉思汗及蒙元政权身上,为全真教日后的发展和实现自己的宿愿,必须要得到即将出现的新的封建王朝的支持。
 
    另一方面,丘处机也从成吉思汗向其下达的诏书中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成吉思汗的邀请书表面上请丘处机为己讲养生之道,实际上则是询问治国安邦大计。成吉思汗为治理国家求贤若渴的心境跃然纸上,其深情打动了丘处机,使他把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希望寄托在成吉思汗身上,所以能不顾72岁高龄,历尽艰辛,万里西行,开始又一次“外修真功”的重大实践。
 
    在驻扎今阿富汗境内的成吉思汉西征军行营内,丘处机与这位大汗朝夕相处数月,多次与之论道,具体内容见于耶律楚材所编的《玄庆风会录》一书中。从该书的记载看,丘处机对成吉思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宣传“去暴止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元统治者对所征服地区人民所推行的残酷杀戮政策。丘处机针对成吉思汗希冀长生之心理,要他将追求“成仙”与行善结合起来,劝告成吉思汗,养生之道重在“内固精神,外修阴德”。内固精神就是不要四处征伐,外修阴德就是要去暴止杀。后人对此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救生灵于鼎镬之中,夺性命于刀锯之下”。“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二是宣传济世安民思想,为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救济贫困百姓、安定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长期以来,丘处机盼望出现一个好皇帝,以便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金世宗统治时期,一度政治比较清明,因此,获得丘处机的拥戴和高度评价。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元军进入中原,与金战争不断,造成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目睹人民痛苦,生灵涂炭,丘处机写下了“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万灵日夜相凌迟,忍气吞声死无语。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徒劳形”等满怀悲愤的感人诗句。他把西行面见成吉思汗当作一个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理想的良好契机,并在西行途中,用诗句来表白自己的这一宿愿:“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他不顾年迈,跨戈壁,过草原,心中念的是“山东二百州”人民。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不辞劳苦万里西行欲救民于水火的心情。
 
    在成吉思汗大营,丘处机反复向其灌输爱民的道理,他强调蒙元政权如要治理好中原,首先要让百姓“获苏息之安”,减免中原地区百姓赋税,真正做到“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由于丘处机循循善诱的说教,对成吉思汗思想多有所触动,认为:“神仙是言,正合朕心。”他还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贵族,要他们按丘处机的话去做,又派人将仁爱孝道主张遍谕各地。
 
    丘处机不仅宣传济世安民主张,而且也身体力行。在蒙古军控制的邪米思干城(今阿富汗境内),他就将从蒙古贵族那里得到的粮食救济饥民。史载:“自师之至斯城也,有余粮则惠饥民,又时设粥,活者甚众。”为蒙古统治者树立了榜样。他返回中原时,没有要成吉思汗馈赠的大批金银财宝,却接受了成吉思汗免除全真教徒赋税的“圣旨”。他利用成吉思汗授与“掌管天下道门大小事务,一听神仙处置,宫观差役尽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护卫”这种特权,在黄河流域大建全真教宫观,“自燕齐及秦晋,接汉沔,星罗棋布,凡百余区”。他利用宫观广发度牒,安抚了大批无以为生的流民,使之加入全真教,从而免除了他们承担的苛捐杂税。在元政府支持下,一时间全真教达到“古往今来未有如此之盛”的兴旺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