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城市石家庄
(2023-10-01 15:05:15)分类: 深痕浅迹 |
《平凡的城市石家庄》
【20230918】
对石家庄的最初印象,还是30多年前。
第一次路过石家庄是1991年8月,从保定坐长途客车到石家庄,然后转乘火车回家。我从石家庄客运总站刚下车,看到路边有一辆写着终点站火车站的公交就坐上去,到了终点才发现坐反了,原来火车站就在客运总站的隔壁。此后几年,上大学途中经常在石家庄倒车。1993年哥哥开始在石家庄实习、工作,我还经常在这里过夜,我俩经常从老火车站步行到建设大街的宿舍。那时,石家庄在我的印象中,是火车站售票厅里向你讨钱的人,是站前广场有些阴森的地下通道,是熙熙攘攘的新华批发市场,是中山路上宽阔的马路和铁道桥,是燕春饭店门口的河北第一路口,是美丽的长安公园,是耀武扬威跑在中华大街上的8路车,总之,是一个省会的样子。
转眼30年过去了,石家庄在北京、天津的映衬下,成了“京津冀”区域最不起眼的城市,经济上也逐渐被其他省会甩在了后面。从北京来到石家庄,空气灰蒙蒙的,街道狭窄逼仄脏乎乎的,让你无意再多看一眼。
但这次回石家庄,忽然有了一点不一样的感觉。
这里街边小店特别多,小饭馆、烧烤摊、馒头铺、熟食店、幼儿园、托管班、教培班、药房、超市、五金店……铺满了各个新旧小区的底商,虽然门脸经常变换,但似乎永远没有租不出去的冷清,我还在街边看到几个“户外理发,每位5/10元”的理发摊;这里的公交站牌上,写的不是首发站的首末车时间,而是本站的首末车时间,郊县车站牌上还印有全天到本站的列车时刻表(误差不超过5分钟),更别提周四免费公交日;这里的人们,虽然收入不高,却经常讨论一点国家大事,甚至稍稍有一点“左”,为国家的命运而激动和义愤,但这种讨论又不会影响到日常的行动;他们生活态度平和,不自卑,不排外,只要有糊口的工作,或者一个维持全家生计的小店,就可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活下去了。
这里是华北平原腹地,聪明的、有野心的人,都跑到北京去了,一批批不愿意呆在县城的人们又涌入了石家庄,就是这群平凡的人群,在这座城市里,扎扎实实地上演着他们的人生故事。
这些人是值得喜欢的,就像这座没有特点的城市,也是值得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