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去浙西川藏线之前
(2023-09-28 07:34:37)
来新单位一个多月了,明天就是国庆假期,这一个多月应该是我工作最舒心的日子。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相处的搭档,当然,这个“好相处”也有着各种原因,但结果是好的。另外,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你感觉相处很舒服的时候,感觉你很有成就感的时候,这其实不是你的本事,而恰恰是对方的高明之处。有的时候,隐而不发,以静待动,行无用之功,正是大智慧的体现,所谓大智若愚、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皆是如此。
不过,我这样也好,外秀于形,但内心又保持着警惕,也不能算是一种弱智,毕竟我还没有达到收放自如的化境。当然,我也感受到一些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自己的短板,例如:持续输出的能力、专业引领的能力、实操和组织能力、顶层设计能力。补上这些短板,一是要学习,要虚心学习,要勤奋学习;二是要改掉自己工作标准低,以及浅尝辄止的毛病。
从目前来看,尽管我有着一些担心和焦虑,但毕竟开了一个好头,自己也乐在其中,我想,对于接下来的困难,我从内心是欢迎的,因为困难是磨刀石,没有困难没有挑战,没有勤奋努力,怎么可能有成长呢?所以,我欢迎困难,愿意接受挑战。
时间过得也很快,明天就是国庆假期了。这个假期从29号到10月6日,一共8天,我计划去浙江遂昌,走一下浙西川藏线。
自从学会开车以后,我自驾的经历也越来越丰富了,环千岛湖、皖浙一号公路、环太湖、苍南168黄金海岸线、扬州、回东北、皖南川藏线,这些线路走下来,对于“自驾”旅行,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神秘和高不可攀,但现在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如何在“熟悉”的基础上提高旅行品质,让旅行真正成为生活,成为一种享受。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了一些答案。
首先,快乐的追求应该向内而不是向外。快乐是一种内心感受,这种感受,可以由外界,但最终是由内心产生。在旅行的初期,外界的美景、旅行的方式,都可能会引发内心的激动与快乐,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当你看遍了星辰大海,当你有了审美疲劳,是否还能感受到旅行的快乐,那就要看你的内心了。我现在就是处于这种阶段。无论是旅行方式,还是风情景致,都无法再像旅行初期那样让我兴奋,但生命还得继续下去,旅行的路还得走下去。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过程,而这个过程,一定要过得有意思。同样是一辈子,有意思有意义的过程和痛苦的过程哪个是正道,这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我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做什么抉择,都要以此为目标,让内心安静且快乐,这就是佛的状态,就是觉悟。这个目标,在目前阶段,只能从内部挖掘了。
其次,将大目标化成小目标,落实在每个环节和细节。最大的目标一定是虚的,但小目标一定是实的。每一次旅行都成功,那么,人生的旅行就是成功的;每一个环节都安心,整个旅行就是快乐的。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勤奋又是至关重要的。做攻略、调整心态,都需要勤奋。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一下,“随遇而安”的流浪旅行是一种心态选择和方式选择,并不是不做攻略不准备,在旅行中,刻意留一些未知,留一些意外,正是一种高级别的旅行策划。旅行和人生一样,就怕一眼就望到最后,所有的要走的路,都明明白白,都充满着确定性,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思的,这样的旅行也是没有意思的。
再次,重点环节、重点目标的任务性安排一定要有。没有目标和任务的旅行本身就不存在,如果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旅行品质提升的效能就更明显。例如在旅行之前设定一下本次旅行的愿望。这次的旅行我的愿望是:学习高速路的驾驶、感受长途驾车的快乐;有一次安静的露营体验;品尝沿途美食;沿途的与人交往;慢下来;能收获一些好照片。当然,经过前几次的自驾,也有一些需要避免的行为:赶路;对美景没有感觉;夫妻交流少。
总之,旅行品质也是需要不断提升的,夫妻交流也需要有“持续输出”的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视野要更宽大一些,交流的心态有学着轻松一些,目的性不要那么明显,当然,期望值也不要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