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就是上帝

(2023-09-27 13:08:14)
  对真理的探究,也许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最终又回到最朴素的原点。这个大圈子促成了人的历练和成长,没有这么一个过程,即使一开始就掌握了全部正确的理论,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看似无用的绕圈子的过程。

  关于辩证法中的“两点论”,我已经得到了两个结论。
  其一,从“认知态度”和“实践操作”的角度来看,在认知上,要坚持“两点论”;在操作上,要坚持“重点论”。没有“两点论”,就是莽撞和无知;没有“重点论”,就缺少勇气和担当,就会左右失据,无所适从。
  其二,世界就是一个矛盾交织的系统,大矛盾套着小矛盾,小矛盾体现大矛盾,看似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又很复杂。一旦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在实践中就有了探索的方向。
  
  近期,基于以上认识,我又明确了一个道理: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再进一步推论:自己就是上帝。

  从现实看,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其结果都不由人自己所能控制。这是一个事实,然而,看似真理的结论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因为以此为前提,只能得出人生虚幻,无所作为的结论。这不仅对于人生、对于现实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不能帮助人离苦得乐,而且从理论上也无法获得逻辑上的统一。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案是:当一种看似真理性的结论、看似决定性因素无法付诸于实践,那么,我们就可以完全忽略它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生的不确定性,命由天定的结论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伪命题、伪结论,看似真理,实则无用。无用的“真理”,就不是真理。

  真正能够指导人生命实践的结论是:我命由己不由天,我就是自己的上帝,如果再进一步,那就是,我就是上帝。“命由天定”告诉我们,无论怎样做,都是对的;同样,无论怎样做,都是错的。但我们的生命只能做出选择,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件事,我们也只有一个选择,那怎么办,我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那就是当时的“心”,以及“所有经验的认知总和”,就是追求美好结果的欲望和动力。所以,忽略了毫无意义的神的枷锁,一切都可以自由裁量,那人就成了自己的上帝。如果将个体映射到宇宙,自己就是全宇宙的上帝。

  再回到辩证法和“两点论”的问题上,我们在实践操作层面,应该怎样判断重点,执其一点呢?
  第一,本质上的赌。对于未知,赌是必然的。所有的选择都带有赌的成份,如果一切都是确定性的,本质上就不是选择了。
  第二,做好初始判断。赌,不是抛硬币,而是判断,即基于对初始形势的判断。这个判断就是得与失取舍,就是对机遇和风险的评估。
  第三,做两手准备。即可进可退。实践中也会出现孤注一掷、义无反顾、飞蛾扑火,但做出这种选择,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生命的重来。生命终究会失去,轮回永远没有止境,旧生命的失去,就是新生命的来临,这就是底线。这不是生命终止的悲哀,而是生命重生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