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BJQIQI
BJQIQ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230
  • 关注人气:186,5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豫见(四)香山白园存心间

(2009-05-10 16:48:16)
标签:

香山寺

白园

白居易

分类: BJQIQI行九州

美丽豫见(四)香山白园存心间

初绕龙门东西岸一大圈的目的就是为了上香山寺,全国叫这个寺名的庙宇不止这一家,但最有名的我想应该是它。为什么?我只消出一个小学生就能轻易回答出的问题:白居易号什么,便轻易就将这龙门东山上的古刹拉进了你的记忆当中。

 

先讲一个小插曲,唐代河南诗人多用墓志铭来连络着文人墨客间心心相惜的情愫,元稹写了杜甫的,白居易写了元稹的,而李商隐写了白居易的。当年,白居易就用元稹家属相赠的这笔润笔费资捐助重修了香山寺,因太过喜爱这山这水这寺,晚年便一直居住在毗邻的白园里直到故去,而他自称的“香山居士”便由此得来。

 

对于香山寺来说,另一个不可不提的典故便是“香山赋诗夺锦袍”的故事。众所周知,武则天称帝后放弃了长安,迁至洛阳。她在盛世时选择了洛阳的香山寺作为“龙门诗会”之场所,此举大大推进了唐诗迈向巅峰的步伐,也令唐诗在流传了千百年后,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华,为今人景仰。那场铮铮硬骨的东方虬与靡丽兼美的宋之问之间赋诗堪比高的夺袍之争,最终以武后选择了华丽善于歌功颂德的宋之问而胜出。于是上官婉儿深明其意将已赠予东方虬的锦袍夺回转赠予了宋之问。这种比赛很难分出实质的孰优孰劣,只能说表面的高低源于领导的品位与喜恶。但此事不仅流传至今,也令香山寺名噪一时。

 

登香山寺的台阶很陡,但好在路程并不太长,忍着点也就到了山门口。可惜眼前的香山寺比起想象当中的无论气势还是规模还是模样,都相差甚远,只见到无数香客的膜拜,我被香火呛到迅速逃离。从寺上眺向对岸,也完全看不到光芒万丈的卢舍那大佛。后来才知,原来此时的香山寺并非始建于北魏的样子,也非大修于唐代时“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的规模,其早毁于战火纷飞的金元时期,而今的主体建筑是清代移址后的重建。所以,尽管我的脑海里已装满了诗情画意来搭配,可奈好景已逝,白居易笔下的“龙门十寺,香山首焉”之画面也随着一江伊水一去不返往了。

 

从香山寺下来不远处就是白园,这是在香山居士的墓冢基础上修建的园林。一路的亭台楼阁,带着他曾经上任过刺史的苏杭的味道。可惜这味道是后人强加给他的,我相信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应该是更偏爱中原这种质朴浑厚又大气的山水的味道,不然他不会从人间天堂的苏杭出来,隐居于这方水土之上,也不会让自己的墓冢留在了这香山的琵琶峰下。

 

我只是想去拜谒一下这位伟大的新乐府诗的领军人物的墓冢,却差点迷失在这柔软的山水间。问了几次路才抵达。翠柏苍劲,青山肃穆,在被岁月磨光的石板台阶的尽头就安睡着白居易。我原来是很不喜欢参观墓的,但慢慢就变得很是喜爱了,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感觉我与古人在时空间的相遇,即便是他没瞧见我,我只要近距离地瞥见他的背景也是令我动容的感触。

 

在那一刻,我与白居易擦身而去,却将我的崇敬留在了他身边,尽管在那里已经承载了太多后人敬仰的情怀。这真真正正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本篇图片不多,以怀古为主,请看官司自我想像

下一站:关林

 

香山寺

美丽豫见(四)香山白园存心间美丽豫见(四)香山白园存心间

 

白园

美丽豫见(四)香山白园存心间美丽豫见(四)香山白园存心间

 

白居易墓冢

美丽豫见(四)香山白园存心间美丽豫见(四)香山白园存心间美丽豫见(四)香山白园存心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