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法源寺 |
分类: BJQIQI转京城 |
这组照片已经存在电脑里很久了,都因为我才疏学浅,不知如何下手来将法源寺描写个一二三四。但出来混,迟早都要发的,不妨就在查找资料过程当中,一同了解一同进步吧。
法源寺处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一书便是以这里为背景。由此,都可见法源寺地位的独一无二。
法源寺原名悯忠寺,原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东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而建立的,完工于武则天时代。安史之乱期间曾短暂改名为“顺天寺”,直至明代易名为“崇福寺”,清代因崇戒律,将这里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赐名“法源寺”。《御制法源寺碑文》有言:“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只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意在清朝政府对人民进行“治心”。千条万条戒律、刑律,都是“流”,内心存诚才是“源”。
寺庙门脸不大,里面规模却不小。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釆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王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游人很少,却有不少善男信女在殿内殿外吟诵,这丝毫没有打扰到我游转的兴致,相反给我多了一份肃穆的余音,并随同我于整个行游过程。寺内有黑板报之类的传诵佛法的小园地,以些简单的概念要领让普通游人了解佛法的要素,这无疑是有趣和有用的,特别是对我这种槛外人来说。
其实,法源寺曾是羁押皇帝的囚牢。当年靖康耻的宋最后一个皇帝赵钦宗便曾被金军押囚于此。后来宋遗臣榭枋得抗元失败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北京),拒降并在此寺绝食身亡。
在法源寺的历史上,“悯忠”更代表了它的骨子里的个性,而不如其他寺院对皇权的阿谀奉承。法源寺做了最了不起的两件法事,其一是谭嗣同,其二便是袁崇焕。李敖的《北京法源寺》里有说到谭嗣同在临刑前到此最后一游,而他死后,法源寺则为他做了最盛大的法事超度他的铮铮铁骨,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为死刑犯做法事一旦被查,全寺僧侣皆难逃其咎。另外,走在这里,只要闭上双眼,很容易就想得出那个画面:佘姓义仆背负收敛来的袁崇焕的碎尸穿过胡同来到这里,而这里则容纳了当时还被全国上下认定为怙恶不悛的袁崇焕的冤死的亡魂。这是何等悯忠的胸怀啊!
所以,就单凭这两件法事,法源寺理应成为汉族佛教寺院的翘楚,谁知道它无比平凡的外表下有着如此无比宽广的胸怀,而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坚信它仍会如此保持平静与威严悲怆并存,并在历史的某个需要它出现的场合继续发挥它悯忠的壮举。
走出法源寺,发现山门两边各有一根巨高的大纛旗,上写“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便是佛祖的尊号,也代表是法源寺高耸入云天的悯忠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