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008-03-20 21:56:50)
标签:

山桃

桃花

分类: BJQIQI拈花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为拍了这组照片,我才想到这个标题,因为这个标题,我才想看看完整版的原诗。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我对于国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太少了。
 
上大学时,《古代文学》是我较喜欢的课程之一,但尽管如此,毕竟仅一年的时间来上完三大本的教程,课后大多的时候则被更多的有意思的事拿走了,所以我飞速在脑海里搜索诗经的内容,除了能记下较完整的《蒹葭》《关雎》《硕鼠》外,对这首曾经熟识的《桃夭》已无多大印象了。我只隐约记得这首诗用了三段比喻:花开灿烂、硕果累累、枝叶繁茂将待嫁的姑娘吹捧得福气十足。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我对诗经的印象几乎为零。可想而知,我们的初等教育有多失败。并且至今,孩子们还在远离着国学的基础知识,而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练好ABC和123之上。
 
其实也没什么,几天前,我无意看到报纸上去年的高考数学题,我竟然有许多都已完全不知道怎么解答了,要知道我高考数学成绩已接近满分了。原来有的东西真是健忘,早知如此,真不如将大把的时间用来学习这些国学基础知识,至少这样我就能脱口说出“之子于归”的出处了。但转念一想,如果真这样,我应该就考不上大学了吧。所以,虽然以过来人的态度批判,但与其说后悔,不如说无奈吧。
 
我喜欢诗经是因为它总能用最朴质的比喻,描述出身边的大事小情,而且许多表现爱情主题的大多用词大胆,表现得浓烈而深刻。其实,台湾某知名女作家的相当多作品搬照了诗经和后来一脉相承的汉乐府的爱情咏颂句。
 
回题。桃花主要分为山桃与碧桃,前者结果,后者赏花,故这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出处描写必然是山桃,因为该诗二段后有句“桃之夭夭,有蕡其实”。(蕡fén 形容草木果实很大)
 
山桃便是人民群众眼中主打的桃花代言,因其分布南北,易于生长,广泛为人所知。比起碧桃,我与山桃的感情更深。
 
姥爷家院子里的山桃树在我有记忆开始,就已经深扎于那儿了。春天桃花开,粉艳得云蒸霞蔚,有风过,花瓣飘零一地,留下我童年追逐的欢笑。小时候只要画花朵,脑海里一定是桃花的样子,清晰的五片椭圆薄瓣,纤长的一簇丝蕊兀立而出,这不就是标准的花儿的样子吗?这不正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景象吗?
 
其实我最盼望的还不是花开,而是鲜美的蜜桃成熟时。因为是个乖孩子,从小没学会爬树,我经常望着一天天渐硕的蜜桃,想象着“有蕡其实”的那刻。后来,姥爷走了,这棵茁壮的桃树也随之而去,我一直认为姥爷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在那个世界仍能继续品到亲手栽种的蜜桃。只是我相信他应该更喜欢在有我分享的那段日子吧。嗯,我也是!
 
长大些,我家大院后山有几株野山桃,母亲的生日那天,山桃开得灿烂无比。我用尽办法摘了些桃枝,想作为送予母亲的礼物,并将祝福语写为“桃花运”,尽管我根本不知道这个词的涵义。后来为大人们怡笑大方罢了。这样想来,“桃花运”应该也是出自于诗经的这首《桃夭》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在用我同样质朴的回忆,等待着成熟的那天。
 
横幅照片可点击放大

桃夭《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潭柘寺寻宝
后一篇:纪念,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