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今年经济学诺奖想到的

(2013-10-15 15:40:43)
标签:

诺贝尔奖

2013

法玛

汉森

席勒

财经

分类: 金融学与经济学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昨天晚上公布了,北京时间14日晚7点,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Eugene Fama)、彼得-汉森(Peter Hansen)、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因为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很特别的是,尽管他们三人都在资产定价影响因素上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法玛因为其有效市场理论早被中国经济学界的各层次人士知晓,很多人也实证过中国市场是否具有一定的弱式有效,但显然我们并未看到真正有序的中国市场,非理性的炒作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席勒是行为金融派的人物,其著作《非理性的繁荣》虽然也有中译本,但知道的人一定没有法玛多,不过作为行为金融的三大家之一,其对证券金融市场的描述更多是从非理性角度分析的,基于中国非理性的炒作(准确地说是引领市场的更多是非法的资金引领),席勒的说法似乎更加切合实际。但我们基本无法正视中国的这种奇怪现象,其实那些引领市场走向的主力资金并非非理性,而是理性的:理性的剥夺散户的财富。

    汉森则是计量方面的著名人物,业内人士知晓较多,旁人就不一定了,对于计量模型,我至少认为现在在中国还仅仅是具有理论而非实用价值的东西。

三位采用不同思路关注市场价格的大人物获得经济学诺奖,至少再次说明金融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此来看,本届政府提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是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但是,中国市场的问题其实根子上是将市场看做融资的工具,结果必然演变成现在“圈钱”的工具,资金是实现了向需求方的流动,但不考虑效果的流动一定是悲催的、无效率的。因此,中国的市场问题不是有效与否、非理性与否的问题,而是建立的基本原则出现问题的问题。期望18届三中全会之后,金融改革能够顾及这点,让市场成为投资者的“乐园”,那样我们的理性思考的各种“理论”才真正具有价值,中国今后才可能出现诺奖获得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