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道下,基金已经成为股市助涨助跌的工具:
牛市时,由于偏股型基金的净值上涨,基金变成香饽饽,基民们争先恐后购买,基金规模的扩大,在股票市场供需价格的影响下,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反过来进一步刺激基金的销售,如此往复,构成"良性"循环;
熊市时,由于偏股型基金净值的下降,基金变成烫手的山芋,基民们大量索回,使得基金管理人不得不抛售股票,促使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基金净值进一步下跌,反过来又带动更多的人索回基金,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牛熊转换时,基金持有人处于惶惶不安之中,买,怕基金净值下跌;卖,怕基金京值上涨,两难的状况,使得基金管理人短线行为严重,所以我曾经主张在中国的市道下,应该发展封闭式基金,而非开方式基金。
那么为什么国外的基金多是开放式基金,却不发生这种助涨助跌的效应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家基金管理人手上可以运作的避险工具很多,而我们的基金管理人除了在牛市投资股票,投资其他的成品,或者收益比不上偏股型基金,或者风险更大。
因此,尽快稳妥地推出更多的可以避险的金融工具,使中国的证券市场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做空,才是真正实现“专家理财”的基金新时代,否则,基金这种专家的专业水平无法体现,不同基金管理的水平可能由于股票的无序上涨,而变成做庄的工具,使基金成为中国股票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助推工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