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加入WTO时承诺的五年金融服务业开放过渡期结束的时间,理论上,从今天开始,中国金融服务业(不是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但是各位要注意:金融服务业开放并不意味着金融业的开放。
WTO规范的是什么?是与商品贸易相联系的政府管制!金融服务业的政府管制是全球惯例,它并不因为WTO而能够取消,不过,我国过去的管制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管制方式,没有市场化而已,所以要改变的只是采用市场化的管制替代行政计划方式的管制而已,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允许外国金融企业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
但是我们要看到:你让它进来,它愿不愿意进来是它的事情,你不能强求它进来。它进来的条件是什么?市场!规范化的市场!
显然,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我们处于拖改革后腿的状况,中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已经基本建立(尽管也还存在地方保护的市场分割的状况),但金融市场只是刚刚起步而已,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处于极其不协调的状况,这个时候你要它外资银行进来,它会觉得运行成本太高。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我们承诺了全面开放,即使我们没有所谓100万的存款业务底限要求,它外资银行自己也会有一个盯住大客户而忽视小客户的相当长的时间。我见到记者采访一些象我一样的普通工薪阶层的人士。这些人希望它外资银行对他们开放,因为“他们的服务好”,做梦吧?资本家就是资本家,没有钱赚,他不会服务好的!对小的存款人的收费是国外大银行的一贯做法,什么时候对我们这些小资金存款人态度好的?
金融服务业和金融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现代金融已经由原来的金融服务业为主导转变成金融市场核心下的金融供需市场机制,说白了,市场决定一切!而金融业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金融的流动脱离商品贸易,据统计,现在全球资金运动的98%与商品贸易无关,而是资金自己的运动,所以WTO这个建立在商品贸易基础上的约束政府行为的组织,它通过的规定已经不能约束现代金融条件下的资金运动,自然由此而来的服务业也不是原来的服务业的概念了,金融业已经远远超出了金融服务业的范畴。
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资本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大力改革的领域,现在以“融资”为核心理念的资本市场功能定位是改革不能顺利,不能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与WTO无关,有一天,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能够实现,中国的金融才能够说进入了正规,中国的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WTO的五年承诺期结束能够带来中国金融业的脱胎换骨,实在是期望过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