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校本研训:单元一课时作业作业设计及实践1——英语组

分类: 项目管理 |
温州市高中英语新教材新教学第二期“星火计划”项目第2次集训
2022年5月8日至9日,温州市高中英语新教材新教学第二期“星火计划”项目第2次集训在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英语师训员潘云梅老师组织,分别以体现语言与文化的微课制作和选择性必修单元主题语境下的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题。
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
首先来自杭州云谷学校的教育技术专家包晓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的精彩讲座。包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与实践完美融合。在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体验了joininmyquiz.com上的在线测验技术,了解了如何在padiet.com上分享最近看的书,学会了如何利用可立拍和剪映等软件制作视频等。包老师的讲座为我们展示了教育技术的神奇魅力,也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当代教师急需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来更好地服务教学。
语言教学承载的文化使命
潘云梅老师对比了几版课程标准后,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文化教学”的表述发生了质变。她带领学员重点学习了2017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部分,“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然后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分类和特征等,并指出英语学科本身就承载着“学文化、启心智、达至善”的育人功能,教师要挖掘学科教学内容本身的文化元素,并结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富英语教学的文化内涵,创建学生与文化良性互动的情境,通过融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进而认同文化,形成正确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接着潘老师对即将来临的微课比赛进行了在线问答,对课件制作中如何体现语言与文化给予了悉心指导。并邀请温州二高的陈素老师、泰顺城关中学的夏丽星老师和平阳二中的孙伟萍老师展示了她们精心制作的微课作品。三位老师都聚焦了Reading and thinking课型,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角度进行了主题文化拓展的实践。三位老师的微课都得到了潘老师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其微课设计的思路和理念,不过还要提升微课制作的技术,努力呈现更完满的课堂效果。
然后绍兴市稷山中学的郑春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单元大概念主题意义的文化教学》的讲座,详细分享了单元大概念、外语教学的总目标、文化意识培养的现有问题、文化教学的三个核心词和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文化教学,并以必修二第五单元Music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开展单元文化教学。
教研分享,同仁互学
我校英语教研组长吴永慧老师以《目标链接教学宽度,教研建构探究深度》为题分享了该校英语教研组的宝贵经验。她提到,在潘云梅和郑秋秋等专家的引领下,英语组制定了高中三年的具体教学目标:强化教研发展,规范常规教学,重视集体备课,倡导同仁互学,深化校园文化,借助专家之力和加强中加联系等。同时她还分享了很多具体做法,如校英语文化节的活动设计,“英语之星”过程性评价的细则,每学年各备课组进行的交接仪式等等,让兄弟学校深受启发。
基于主题语境下的词汇和语法教学
——以选必三U1 Art单元为例
台州一中的黄琪老师和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的李小瓯老师分别为我们带来了两堂精彩纷呈的基于主题语境下的词汇和语法教学课。
黄老师的词汇课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维度出发,从始至终都贯穿话题语境Western painting,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运用思维导图,展开以话题为主题的词汇联想,随后以两幅画为基础设计语法填空,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构词法、同义词和词块等词汇学习策略。黄老师设计的词—句—段练习,难度上层层递进,为学生实现真正的输出搭建了平台。整节课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词汇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语篇意识、学习策略意识和词汇运用意识。
李小瓯老师的语法课围绕梵高和艺术这一语境,由一首“Starry starry night”导入,然后让学生阅读有关梵高生平的小短文并划出所有to do作表语的句子,初步体验感知该结构的意义和用法,同时了解梵高的生平和伟大精神。然后具体分析这几个句子,发现都是“主系表”结构。联系表语的功能,再关注到主语,看它们在意思、时间和形式上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用to do作表语。然后通过句子匹配练习再观察7个句子,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总结规律。在输出环节李老师创设了两个活动,一是Speaking,梵高美术馆讲解员对梵高生平及其画作的具体介绍;二是Writing,写信邀请朋友来参观梵高美术展。在这两个活动中都要求学生用上两到三个to do结构作表语的句子,来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学习、讨论、反思、成长——记主题语境下的教学对话
继两节课后,学员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位学员畅所欲言,提出对两节课的具体看法以及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个小组讨论完之后再合并为两个大组,继续交流探讨。然后两组各自派两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一位老师说另一位老师写。同时两组老师还要进行对话和辩论。“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现场的讨论氛围非常热烈,大家集思广益,到处都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整个活动精彩纷呈,学员们受益匪浅。最后潘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为老师们准确把握和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指明了具体做法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