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1——语文组

分类: 项目管理 |
风物的不等式
——评叶方碧老师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今天听了叶方碧老师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课,受益匪浅。叶老师上课教态自然、亲切,热情洋溢,课堂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表达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教学重点突出,环环相扣,课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程目标适当、精准。下面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这几方面来说一说。
一、教学目标
这次研训活动主题是“以评促教”,课前叶老师已经让学生完成了学案,这节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学案完成中存在的问题。本课的目标:风物和人,自然和人生、历史的关系。叶老师紧扣这两个一大一小的目标来展开教学。
二、教材处理
本文是诗情和哲思并存的一篇散文,景物中蕴含着哲思之美,包含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叶老师对教材理解深刻,把握难点,而不是只停留在类似“我生活过的地方哪些风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肤浅的层面。
三、教学过程
思路清晰:以“风物”为主线:见证和桥梁——自然和永恒——情感和命运,物象是生活的见证和桥梁,以两文共同的物象“草”为例,思考草不仅仅是草,还是自然,是永恒;以《我与地坛》中的落叶为例,物象还能暗示情感的变化,衬托不屈的命运和性格。师生共同探索:山村风物、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和《今生今世的证据》《我与地坛》比较阅读;知识链接等等。问题设计多样:表格形式让学生快速理清文本,“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以填空和问题的形式小结,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消逝的山村并未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