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1——语文组

(2022-06-14 10:14:31)
分类: 项目管理
一、活动流程
1、叶方碧、徐乐平老师开课、语文组老师听课
2、语文组评课交流
二、活动照片
第一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1——语文组
第一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1——语文组

第一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1——语文组

第一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1——语文组
三、活动材料
1.教学设计、课件
第一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1——语文组
2.评课稿

风物的不等式

——评叶方碧老师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今天听了叶方碧老师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课,受益匪浅。叶老师上课教态自然、亲切,热情洋溢,课堂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表达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教学重点突出,环环相扣,课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程目标适当、精准。下面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这几方面来说一说。

一、教学目标

这次研训活动主题是“以评促教”,课前叶老师已经让学生完成了学案,这节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学案完成中存在的问题。本课的目标:风物和人,自然和人生、历史的关系。叶老师紧扣这两个一大一小的目标来展开教学。

二、教材处理

本文是诗情和哲思并存的一篇散文,景物中蕴含着哲思之美,包含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叶老师对教材理解深刻,把握难点,而不是只停留在类似“我生活过的地方哪些风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肤浅的层面。

三、教学过程

思路清晰:以“风物”为主线:见证和桥梁——自然和永恒——情感和命运,物象是生活的见证和桥梁,以两文共同的物象“草”为例,思考草不仅仅是草,还是自然,是永恒;以《我与地坛》中的落叶为例,物象还能暗示情感的变化,衬托不屈的命运和性格。师生共同探索:山村风物、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和《今生今世的证据》《我与地坛》比较阅读;知识链接等等。问题设计多样:表格形式让学生快速理清文本,“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以填空和问题的形式小结,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消逝的山村并未消逝。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在“任务二”深层理解这个环节,如果能在“渺小和伟大”瞬间和永恒”的基础上再强化或探讨一下“个体和整体”“小生命和大宇宙”“变与不变”,不仅有助于理解后6-11段的内容,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也会有更深刻的解读,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