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少就是好?——关于生活琐事的选择

(2014-11-13 06:28:42)
标签:

选择

生命教练

生活

分类: 生命教练
今天和一个朋友M用教练式提问的方式聊了聊,在这个过程中我问了很多“多少”的问题,而朋友M恰恰就是在这些问题上卡住了。当她弄明白“多少”之后,就从“没有选择”变得多了很多的选择,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比如,我们的观念(头脑里的想法)是“少吃垃圾食品”,那问题就在于“多少”就是“少”呢?“零”和“少”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只要不是“零”,那就是“有”“能”“可以”。那么问题就变成:吃多少垃圾食品自己就能感到特别满意呢?这个特别满意的信号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如果是冰淇淋的话,吃到什么程度就会特别满意呢?吃一勺?半桶?三桶?——“零”和“有”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再比如,我们会觉得有些东西比较贵,比如去饭店吃饭就比自己做饭贵很多,因此就想着“便宜”的、健康的就是最好的。那么,“便宜”是多少呢?多便宜就算好呢?“零”和“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10元钱就是最满意的,那么花20元买一份便当分两次吃完,就是合适的了。当你确定了自己的标准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同样的,“健康”是什么意思呢?还用超市买便当来举例的话,我们的观念(头脑里的想法)会认为外面买来的事物会添加防腐剂、咸盐超标,这就不“健康”了。那么,吃多少盐就是合适的呢?“不加”和“加多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加盐”也不健康啊。这时你就会发现,一些可以信赖的商家出售的成品食品会注明盐分含量,对于成品便当这类食品来说,盐的含量是有严格控制的(“可信赖(有)”和“没有一个值得信赖”(零)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自己仍然是有选择的。

再拿防腐剂来举例,我们的观念里一提“防腐剂”就会很难接受,那么问题就来了,哪些品种的防腐剂是可以接受的呢?多少防腐剂就绝对不能接受了呢?“零”和“可以有”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柠檬酸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防腐剂,就当喝了一杯柠檬汁。这类知识需要社会的教育,也需要自己去留意。同样,“完全不信任”和“可以相信一部分”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最后,我们提到了冬天外出运动的话题。对于自己特别不情愿的事情(冬天运动)和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运动本身)的矛盾,问题也出在了“多少就是好”这一点上。“完全不出门”(零)和“怎样的频率就是可以接受的?”(有)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一个月运动一次算好吗?一周一次能接受吗?如果自己把思路放在“做不到”的原因上,那就很难把思绪和运动挂钩。如果把目光放在运动本身,你就有很多选择,而且你发现自己完全有能力克服困难,因为这些困难都是可控的了——完全由自己决定是多长时间去面对一次困难。

如果“天很冷”“风很大”就不适合运动了,那么“多低的温度”“多小的风”就算可以呢?“零”和“有风”、“有温度”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目光放在对温度和风速的研究上,去解决“我的感觉”和“风速”“温度”的关系,而不是被困在“我”和“寒冷”的困境中。

聊天结束后,我们都发现,原来生活并没有被困住,而是有很多很多选择,生活完全可以由自己把握。“零”和“有”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多少”就是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相关知识,它代表了一个人对世界的探索;另一方面需要自己的觉知心,它代表了对内在的探索——多问问自己:怎么样自己就满意了呢?内心感到满意的信号是什么?

多少就是好?——关于生活琐事的选择

说明:图片转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