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你莫属》——又一场真人秀!

(2012-05-23 20:16:52)
标签:

非你莫属

晕倒男

张绍刚

恻隐之心

尊重

仁爱

分类: 时事评论
网上有视频,不赘述。世间百态,都从真人秀的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炒作还是表演,都是题外话。核心在于,这几个人的内在反应模式,是如此真实。

晕倒男,明明有个货真价实的硕士文凭,却害怕与人对峙。说明他内心恐惧已久,不敢当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不敢阐明实情。说明他从小到大从未被尊重过,从小被打骂、被数落惯了,唯有唯唯诺诺,勉强自保。在这个大舞台上,原本就已经足够让人紧张,被人一点,就点到死穴——他的死穴不是文凭真假,而是“你是个没用的家伙”——他从小到大从未被相信过。

这样的教育方式,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想必谁也不陌生吧。

张绍刚,做人坦荡荡,敢拍着胸脯对着所有观众说自己问心无愧。从法律节目做起,想必以声张正义,弘扬正气为己任。正是抱有这样的心态的“圣人”模样,最是没人味儿。但是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掷地有声,如此真实,真实地让人不寒而栗。

眼前一个大活人倒在地上,他随后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受惊害怕——这是无需争辩的,一个人的身体不会骗人,他的面部表情和颤抖的手臂就能证明。随即,他又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害怕被观众责骂。

这样的心理反应模式就更不陌生了吧!

药家鑫说:看见她躺在那儿,我好害怕。
路过摔倒的老太太、路过小悦悦的路人说:看见她倒在那儿,我怕惹祸上身。

在突发事件中,人们心里反应出最真实的想法。这个最初的、第一时间的想法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因为任何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大脑,去消除或改变头脑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想法。比如,看见身上有个虫子,第一时间的想法是弄掉它、哪怕弄死它,这个最初的念头是最真实的、没有对错、无关道德的。小孩子最容易表达出这些想法,青少年也很容易一时冲动。

但是随着一个人的年龄成长,心智、认知都在发展,同时逐渐受到道德约束,在第一时间的反应的基础上,第二时间做出的行为就会不同。这也意味着,成年人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一个花匠突然看到身上有虫子,第一时间的反应过后,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它,因为他的头脑里有他的考量;
再如,一个和尚突然看到身上有虫子,第一时间可能也会吓一跳,但是会选择用不同的方式放它条生路,因为他的头脑里有“不杀生”的戒条。

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动物,就是因为人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论一个人做得好不好,至少他完全具备这个能力。

所以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当一个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只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而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同理心的萌芽,就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仁爱的萌芽,是人与人之间互信互爱的基础。

人在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害怕和自保,这是无可厚非的。当自己能够确认这个意外对自己没有什么伤害、或者伤害是可控的时候,就可以为他人着想了,这时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仁爱之心。

回到张绍刚的“第二反应”来。在他受到惊吓过后,在平复惊吓的情绪反应中,他发了一大堆的感慨,言之凿凿,对一个在眼前倒下、颜面尽失的大活人落井下石,形容得如此不堪,完全不懂得尊重为何物,毫无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退一万步说,就算对方真的在炒作、演戏又如何?有言曰“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张绍刚自己不知尊重,心存恶念,却讲出一番大道理去攻击一个弱者,无非在用漂亮的语言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永远都对,有错全都怪你!

这样的语言逻辑,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也太熟悉了吧。而这种情况也是十分真实的,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反应模式:第一反应是恐惧,第二反应就是“我是对的,都怪你”。简言之,就是因恐惧而生指责。指责的语言,常常都是通篇的大道理,却最缺人情味儿——去人性化。

比如,家长十分害怕自己的孩子惹是生非,或者在外人面前给自己丢脸,最容易用指责的方式向孩子发泄情绪,极端的例子就如药家鑫父子的交流模式就是这样的。李阳实施家暴的时候,也是最害怕自己名誉受损,用暴力对待妻子。在学校,老师十分担心学生考不好而自己受批评,于是就指责学生、指责家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最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最重要的师生关系中,仁爱心、同理心荡然无存。指责带来新的恐惧,恐惧带来超理智和新一轮的指责……

《非你莫属》,从这个最烂的真人秀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沟通模式,反应出的是整个社会的内在心理模式。“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我们未来的生存环境的希望,就在一念之间。

——————————————————————

不要用大道理蒙住你的心

《非你莫属》——又一场真人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