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我的愤怒,找回我的力量

标签:
杂谈发泄愤怒哭 |
分类: 心丝路 |
今天老公请我帮他看一个品牌的背包,从几个款式中挑一个好用的,以后出门出差都可以背。他用他的方式把几个背包列了对照的表格,整整齐齐的,点开相对应的链接就能看到图片和价格。然后,他让我帮他挑选一个。
我很快感觉到了我心里的抵触。我不愿意这么做。所有的资料我都好好看过了,最后要拿决定的应该是他自己才对。我开始不耐烦起来。
老公缓缓地笑说:“你怎么这么grumpy(愤怒烦躁)啊?”
我回答说:“嗯。我很grumpy。因为……因为……”
我努力寻找我的感受。我很愤怒,是因为……
“因为我觉得,如果要做选择的话,就要凭你自己的感觉去选。可是我现在没办法去感觉你背背包的感觉。我无法凭空想象。”我表达了我愤怒的原因。
老公说“哦,这样啊。要不和家里的背包的尺寸对比一下,看大了多少,有个大致的比较,等我回家以后再背上试试。”
我心里觉得平静多了。我的愤怒被老公接纳了,也被我接纳了。愤怒的情绪很快流走了,并没有干扰我们之间的谈话,反倒是我的愤怒提醒了老公去询问我的感受和我的真实想法,最后得到了双方都满意的对策。
挂了电话,我很快回到我的平静中,愉快地继续做我的事情。
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这是一个原则,也是这一篇的主题。
————————————————————————————
3岁的时候,我很羡慕街上的小孩子们穿的一种运动鞋,忘记是脚后跟可以发亮了还是可以出声了。我很想要这个鞋,妈妈说鞋子太贵了,不能买。那天,我哭了整整一个下午。妈妈说给你买糖吃啊,给你买玉米酥啊,给你买另外一种鞋啊……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东西,但是那天我什么都不要,只要那一种鞋。妈妈就这样抱着我走来走去,走了一下午。
愿望无法实现,我感到很愤怒。这是一个小女孩发泄愤怒的方式。我真是一个很有能量的孩子啊。失望的情绪随着哭泣流出来了,流了一个下午。妈妈就这样抱着我,等着我。
情绪流走了,原来的愿望就死去了。这个强大的念头不会给我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任何影响,如同一片乌云飘过我的生命。我的愤怒被妈妈接纳了,她没有厌烦我的愤怒,因为我的执拗而打骂我,我还是一个被妈妈爱的好孩子。一个小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了真实的世界。
相反地,如果我使劲哭泣的时候,妈妈妥协了,我就会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才是一个小孩子的幻想。等到终于遇见一次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挫折时,仍然要经历一次“念头死去”的哭泣。如果是小时候的经历,就很容易愈合。如果是长大了再经历,就很难愈合了。
如果妈妈这时候打骂我,不能接纳我的愤怒,不允许我哭泣的话,我就会认为我的愤怒是错的。愤怒是我的愿望遇到挫折以后产生的情绪,是我的本能反应,是我的生命的力量。这个力量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一个小孩子在妈妈面前,就会认为真的是自己错了。于是我就会不允许自己愤怒了,压抑自己,我的生命力就被削弱了。不仅情绪被压抑,心里还会认为“我是个没人爱的坏孩子”,并且深信不疑。
感谢妈妈用这样的方式爱我,耐心等待我发泄情绪。
———————————————————————
4岁的时候,我和一群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边上走来一个粗鲁的3岁女孩。她没有对任何人怎样,一个一个放过别人,然后走到我面前,抓破了我的脸。我哭着回家了。爸妈教我被欺负了要打回去,数落了我一顿。
这里只有爸妈的愤怒,没有我的愤怒。我没有打回去的动机和动力,我就不会去这么做的。除非我接受训练,把反击作为我的一个习惯才行。
而当时我的真实感觉是害怕和回避。我想避开她。小孩子们之间的相处就和动物们是一样的。一只小动物害怕和回避,另一只有暴力动机的小动物就会上前攻击。被攻击并不会造成心灵上的伤害,身体愈合了就没事了。但是家长处理情绪的方法和态度,最能影响小孩子未来应对的方式。
比如我心里的感受是害怕。我可以去安抚那个害怕的小女孩,给她力量,之后要么去学习如何面对别人的进攻,要么去面对自己的伤痕,但是心里总是坦然的。
——————————————————————
我5岁那年去上学,坐在前排的女生抢了我的东西,我站在她的课桌边,想问她要却要不回来,心里很委屈,就开始流泪,哭起来。当时我觉得自己哭得软弱,就顺势趴在她的课桌上哭。就这样哭了一小会儿,我就意识到,我还在哭啊,可我已经不想哭了。要不我再哭一会儿,看她会怎么做呢?后来的事情就不记得了,也不记得东西要回来没有,只记得那个小女孩很不知所措,也被我吓到了。
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因为当自己感到委屈而流泪哭泣的时候,哭泣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动作,不能自控的。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在哭泣的时候,哭泣就是一个有觉知地行为了。委屈受伤的感觉很快就消失了。之后我可以有选择地哭了。这时哭泣就变成一个策略。这是一个小孩子的策略。但是被抢东西的 伤害,已经通过最初的哭泣流走了,并没有在我的心灵和潜意识里留下痕迹。
发泄和哭泣,是帮人疗伤的。
——————————————————————
上初二的时候,我很要好的一位同桌在打篮球的时候手臂骨折不能来上课。当时我们许多同学都在一起,仿佛保护一个人、救助一个人,是我们的共同使命一般。这种“使命感”让我觉得,我必须要为他做些什么。于是在教室里保护好他的位置,就是我在精神上能做的唯一的事了。他的人虽然不在教室,但是他的座位是不能变的。——从“家排”的排列上来讲,一个人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哪怕一个人去世了,他在家族中的位置也是不可以变的。对当时的我而言,这是我内心的一个执著信念。
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并不理解这个“位置”对我而言有多重要。老师很快就以学习的名义调换座位。我去找老师沟通过两次,都被拒绝了。我很愤怒,很难过,很失望。我在学校大哭了两次,每次都哭一个小时,引来所有同学围观。那一次我无法控制自己。自怜,悲伤,愤怒,失望,都随着眼泪流走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后来也不曾和任何人提起。
——————————————————————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9岁。当时老师会要求那些作业写得不认真的同学重写作业。被重写的都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都是很“勤奋”的,有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内在需求——就是主动寻找权威、心甘情愿去服从权威,任劳任怨。每个人程度有别,大体上都是这样。
有一天我突然被要求重写,对我而言真是一个最大的打击了。当时内心产生很大的羞耻感,同时心里升起一团怒火——你凭什么要我重写!这些作业无聊透顶!
我翻开我的作业本,里面的字迹真是出乎意外的潦草。我都不认识我自己写的字了——反复抄写多少遍的作业,当然是以最快速度写完为主了。之后,我开始自责自己写字的时候怎么毫无意识呢?好像这件事完全不是自己做的一样。之后,我认为我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作业负责,不论老师有没有惩罚自己重写,这样的作业也是不能接受的。就这样,我开始有意识地做作业,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当时,我9岁。哪怕是最没有乐趣的作业,我也会要求自己做好,认真去做,为自己做,不为别人做。这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这个任务太重了。现在想来,我也很感慨。许多人到了三十岁了还没有头绪的事情,我从那时候就开始有觉知了。只是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啊。
正是这一件事,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后来我常梦见我在姥姥家的大柜子上写作业,作业写不完了,上学要迟到了……这件事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印记和伤痕。这二十年来,我一直都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难道我可以拒绝吗?我可以选择快速重写一遍就行了,不用那么认真吗?我可以不要那么自责吗?我可以不以为然,不那么羞愧吗?……我总是会想起当时的场景。不过后来我也不害怕自己变成“差学生”了,心里不再因为作业写得好不好就去区分一个人的好坏。
直到最近,我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件事。我又一次回到那个场景中,看到趴在柜子上写字的我自己,对她说,你很生气,真的很生气,这些作业很无聊,你感到很羞愧,也很委屈。我立刻感到一股愤怒升起,占据了我的整个身体。是啊,我很愤怒。我全身涌起了愤怒的力量。“快速写字”是小时候的我从爸妈那里学来的应对手段,我使用了一个最常用的方法,这不是我的错。我继续对那个小女孩说,这不是你的错,你是个好孩子,你是个好孩子。一股巨大的愤怒连同悲伤,随着情绪涌出来,眼泪流下来,心里感觉舒服多了。
是啊。快速写字没有错。我不满意的是自己在快速写字的时候失去了掌控的感觉,完全没有觉知,所以我希望对自己的行为有觉知。所以我自愿选择了好好重写一遍。后来我也一直都很认真地面对每一件事。只是这件事情的情绪在当时被一瞬间的羞愧感压抑下来了。我害怕自己不被爱,害怕自己不好。而这些都是那个年龄的孩子很正常的需求和恐惧。
当情绪流出来之后,事情该如何解决、如何选择,都变得不重要了。我的选择,就是我的人生,与其他人没有关系。
————————————————————————
http://s10/bmiddle/569598b9gbe964ff367b9&690
我很快感觉到了我心里的抵触。我不愿意这么做。所有的资料我都好好看过了,最后要拿决定的应该是他自己才对。我开始不耐烦起来。
老公缓缓地笑说:“你怎么这么grumpy(愤怒烦躁)啊?”
我回答说:“嗯。我很grumpy。因为……因为……”
我努力寻找我的感受。我很愤怒,是因为……
“因为我觉得,如果要做选择的话,就要凭你自己的感觉去选。可是我现在没办法去感觉你背背包的感觉。我无法凭空想象。”我表达了我愤怒的原因。
老公说“哦,这样啊。要不和家里的背包的尺寸对比一下,看大了多少,有个大致的比较,等我回家以后再背上试试。”
我心里觉得平静多了。我的愤怒被老公接纳了,也被我接纳了。愤怒的情绪很快流走了,并没有干扰我们之间的谈话,反倒是我的愤怒提醒了老公去询问我的感受和我的真实想法,最后得到了双方都满意的对策。
挂了电话,我很快回到我的平静中,愉快地继续做我的事情。
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这是一个原则,也是这一篇的主题。
————————————————————————————
3岁的时候,我很羡慕街上的小孩子们穿的一种运动鞋,忘记是脚后跟可以发亮了还是可以出声了。我很想要这个鞋,妈妈说鞋子太贵了,不能买。那天,我哭了整整一个下午。妈妈说给你买糖吃啊,给你买玉米酥啊,给你买另外一种鞋啊……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东西,但是那天我什么都不要,只要那一种鞋。妈妈就这样抱着我走来走去,走了一下午。
愿望无法实现,我感到很愤怒。这是一个小女孩发泄愤怒的方式。我真是一个很有能量的孩子啊。失望的情绪随着哭泣流出来了,流了一个下午。妈妈就这样抱着我,等着我。
情绪流走了,原来的愿望就死去了。这个强大的念头不会给我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任何影响,如同一片乌云飘过我的生命。我的愤怒被妈妈接纳了,她没有厌烦我的愤怒,因为我的执拗而打骂我,我还是一个被妈妈爱的好孩子。一个小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了真实的世界。
相反地,如果我使劲哭泣的时候,妈妈妥协了,我就会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才是一个小孩子的幻想。等到终于遇见一次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挫折时,仍然要经历一次“念头死去”的哭泣。如果是小时候的经历,就很容易愈合。如果是长大了再经历,就很难愈合了。
如果妈妈这时候打骂我,不能接纳我的愤怒,不允许我哭泣的话,我就会认为我的愤怒是错的。愤怒是我的愿望遇到挫折以后产生的情绪,是我的本能反应,是我的生命的力量。这个力量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一个小孩子在妈妈面前,就会认为真的是自己错了。于是我就会不允许自己愤怒了,压抑自己,我的生命力就被削弱了。不仅情绪被压抑,心里还会认为“我是个没人爱的坏孩子”,并且深信不疑。
感谢妈妈用这样的方式爱我,耐心等待我发泄情绪。
———————————————————————
4岁的时候,我和一群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边上走来一个粗鲁的3岁女孩。她没有对任何人怎样,一个一个放过别人,然后走到我面前,抓破了我的脸。我哭着回家了。爸妈教我被欺负了要打回去,数落了我一顿。
这里只有爸妈的愤怒,没有我的愤怒。我没有打回去的动机和动力,我就不会去这么做的。除非我接受训练,把反击作为我的一个习惯才行。
而当时我的真实感觉是害怕和回避。我想避开她。小孩子们之间的相处就和动物们是一样的。一只小动物害怕和回避,另一只有暴力动机的小动物就会上前攻击。被攻击并不会造成心灵上的伤害,身体愈合了就没事了。但是家长处理情绪的方法和态度,最能影响小孩子未来应对的方式。
比如我心里的感受是害怕。我可以去安抚那个害怕的小女孩,给她力量,之后要么去学习如何面对别人的进攻,要么去面对自己的伤痕,但是心里总是坦然的。
——————————————————————
我5岁那年去上学,坐在前排的女生抢了我的东西,我站在她的课桌边,想问她要却要不回来,心里很委屈,就开始流泪,哭起来。当时我觉得自己哭得软弱,就顺势趴在她的课桌上哭。就这样哭了一小会儿,我就意识到,我还在哭啊,可我已经不想哭了。要不我再哭一会儿,看她会怎么做呢?后来的事情就不记得了,也不记得东西要回来没有,只记得那个小女孩很不知所措,也被我吓到了。
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因为当自己感到委屈而流泪哭泣的时候,哭泣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动作,不能自控的。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在哭泣的时候,哭泣就是一个有觉知地行为了。委屈受伤的感觉很快就消失了。之后我可以有选择地哭了。这时哭泣就变成一个策略。这是一个小孩子的策略。但是被抢东西的 伤害,已经通过最初的哭泣流走了,并没有在我的心灵和潜意识里留下痕迹。
发泄和哭泣,是帮人疗伤的。
——————————————————————
上初二的时候,我很要好的一位同桌在打篮球的时候手臂骨折不能来上课。当时我们许多同学都在一起,仿佛保护一个人、救助一个人,是我们的共同使命一般。这种“使命感”让我觉得,我必须要为他做些什么。于是在教室里保护好他的位置,就是我在精神上能做的唯一的事了。他的人虽然不在教室,但是他的座位是不能变的。——从“家排”的排列上来讲,一个人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哪怕一个人去世了,他在家族中的位置也是不可以变的。对当时的我而言,这是我内心的一个执著信念。
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并不理解这个“位置”对我而言有多重要。老师很快就以学习的名义调换座位。我去找老师沟通过两次,都被拒绝了。我很愤怒,很难过,很失望。我在学校大哭了两次,每次都哭一个小时,引来所有同学围观。那一次我无法控制自己。自怜,悲伤,愤怒,失望,都随着眼泪流走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后来也不曾和任何人提起。
——————————————————————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9岁。当时老师会要求那些作业写得不认真的同学重写作业。被重写的都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都是很“勤奋”的,有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内在需求——就是主动寻找权威、心甘情愿去服从权威,任劳任怨。每个人程度有别,大体上都是这样。
有一天我突然被要求重写,对我而言真是一个最大的打击了。当时内心产生很大的羞耻感,同时心里升起一团怒火——你凭什么要我重写!这些作业无聊透顶!
我翻开我的作业本,里面的字迹真是出乎意外的潦草。我都不认识我自己写的字了——反复抄写多少遍的作业,当然是以最快速度写完为主了。之后,我开始自责自己写字的时候怎么毫无意识呢?好像这件事完全不是自己做的一样。之后,我认为我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作业负责,不论老师有没有惩罚自己重写,这样的作业也是不能接受的。就这样,我开始有意识地做作业,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当时,我9岁。哪怕是最没有乐趣的作业,我也会要求自己做好,认真去做,为自己做,不为别人做。这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这个任务太重了。现在想来,我也很感慨。许多人到了三十岁了还没有头绪的事情,我从那时候就开始有觉知了。只是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啊。
正是这一件事,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后来我常梦见我在姥姥家的大柜子上写作业,作业写不完了,上学要迟到了……这件事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印记和伤痕。这二十年来,我一直都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难道我可以拒绝吗?我可以选择快速重写一遍就行了,不用那么认真吗?我可以不要那么自责吗?我可以不以为然,不那么羞愧吗?……我总是会想起当时的场景。不过后来我也不害怕自己变成“差学生”了,心里不再因为作业写得好不好就去区分一个人的好坏。
直到最近,我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件事。我又一次回到那个场景中,看到趴在柜子上写字的我自己,对她说,你很生气,真的很生气,这些作业很无聊,你感到很羞愧,也很委屈。我立刻感到一股愤怒升起,占据了我的整个身体。是啊,我很愤怒。我全身涌起了愤怒的力量。“快速写字”是小时候的我从爸妈那里学来的应对手段,我使用了一个最常用的方法,这不是我的错。我继续对那个小女孩说,这不是你的错,你是个好孩子,你是个好孩子。一股巨大的愤怒连同悲伤,随着情绪涌出来,眼泪流下来,心里感觉舒服多了。
是啊。快速写字没有错。我不满意的是自己在快速写字的时候失去了掌控的感觉,完全没有觉知,所以我希望对自己的行为有觉知。所以我自愿选择了好好重写一遍。后来我也一直都很认真地面对每一件事。只是这件事情的情绪在当时被一瞬间的羞愧感压抑下来了。我害怕自己不被爱,害怕自己不好。而这些都是那个年龄的孩子很正常的需求和恐惧。
当情绪流出来之后,事情该如何解决、如何选择,都变得不重要了。我的选择,就是我的人生,与其他人没有关系。
————————————————————————
http://s10/bmiddle/569598b9gbe964ff367b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