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家鑫案是社会的悲剧

(2011-08-15 18:50:06)
标签:

乌国庆

药家鑫

张妙

死亡

悲剧

内疚

家族

命运

海灵格

家排

分类: 时事评论
今天早上随便点着,看了两个视频,一个是《鲁豫有约》讲的中国福尔摩斯——乌国庆,一个是柴静采访药家鑫案的双方父母的视频(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1-08-15/072361445041.html)。惟有悲伤!

两段视频都讲了生命和死亡。乌国庆,五十年里面对凶杀现场无数,面对凶手和受害者无数,还能心思缜密地调查分析,从来不做噩梦。我想,他是一个心灵纯净敏感的人,从小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内心一定是如草原一般宽广和宁静。他拥有怎样安宁的灵魂,能承受人世间最大的邪恶和最深的悲伤。他在描述犯罪分子凶残作案时,只是做出简单平静地描述,心中没有波澜,没有憎恨,但他在描述一个无辜的孩子失去生命时,描述悲伤的群众一次次扑上去认领亲人遗体时,他开始摇动身体,他开始不安,悲伤,落泪。我深深地敬重他。悲伤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憎恨不是一个灵魂该承担的情感,憎恨都是妄念。无论对加害者还是受害者来说,每个生命在意外中陨落,都是令人悲伤的事情。

随后,我又打开柴静的视频,又是悲伤。药家鑫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辩论喧嚣,有多少人厌恶这一家人,却没有真正让悲伤释怀。两家都有人死去,这是两个家庭的悲剧,是两个家族的悲剧,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接触过海灵格的“家排”的思维方式之后,我有一些发现。有些人因为历史或社会原因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如果家乡的人生活得不好,未必是经济上的因素,也许是家庭内部有纠纷有怨言,离家在外的人常常会感到深深的内疚,他觉得自己在外地城市生活,不能和家乡亲人一起同甘共苦,自己的生命就完全没有意义。这样的内疚让人痛苦得无法面对,就变得自卑、痛恨自己,对外人极度谦卑,更不敢对抗,对家人则表现出冷酷、暴怒、憎恨。他对家人的严厉,实际上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痛恨。他对家乡亲人的内疚使他无法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就无法珍爱身边亲人的生命,只有严厉对待自己、对待家人(特别是配偶和子女)才能稍微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罪恶感。所以,他用苛刻的、暴力的行为来表达对身边家人的“爱”。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早年离家在外,而家乡的亲人仍然内心痛苦不能安宁。

比如,药家鑫的父亲从山西农村参军走出来,心心念念想着家乡的兄长和姐姐,想必他因不能为父母尽孝而深感内疚,有句话提到老父亲连火车都没坐过,就开始哽咽。他不敢面对心里的内疚感,痛恨自己,就把对自己的恨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对孩子责骂、体罚、相当严苛,可见他从未尊重过自己孩子的生命,就如他从不敢尊重自己的生命。药家鑫和别人产生矛盾时,如片中所说,不被骑就给一块钱,结果药父就说,那就被骑好了。可见他根本不敢与人对抗,他的心还在家乡,他不敢跟这个城市的人有任何冲突。他不敢面对生活,不敢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严,怎么可能尊重自己的孩子的尊严。他最害怕的,其实是怕自己、怕孩子给别人惹麻烦。就像孩子小时候,只要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不管谁对谁错,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被批评,都是出于一样的心理。

药家鑫只是药父的命运中的一颗棋子。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他就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的生命。药家鑫凶残杀人,也只是因为他自己从未被当作生命尊重过。而这样的个人悲剧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一个家族的命运,以及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所致。这是处在这个社会的每个人的悲剧。这件事值得让每个人为之悲伤难过。因为我们都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为之付出过、也从中得到过利益。

张妙一家遭遇横祸,一家人要面对极大的伤恸。农村人有着最纯朴最简单的心,却包含着人世间最大的智慧。张妙父亲希望两家和解,两家获得心灵的安宁,就是对张妙的孩子最好的补偿。也许张妙的丈夫还在怨恨,也许张妙的母亲还在痛恨女儿已死的事实,但能让这个三岁孩子在爱中成长的唯一选择,就是两家最终和解,让死去的灵魂安息。衷心希望怨恨不会在两个家族中传递下去,给无辜的人带来更多痛苦。

药家鑫承担了家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命运,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类似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份责任,去面对自己的痛苦,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身边每个人的生命。药家鑫的父母将永远承受着悲伤和内疚的痛苦,也许他们虔诚赎罪,祈祷家乡亲人和平安康,祈祷家乡亲人们能包容他们一家三口的命运,也许他们的灵魂会得到些许的安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