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家路之前传——抑郁质敏感儿童

(2011-03-07 18:35:25)
标签:

抑郁质

气质

敏感儿童

自恋

母爱

童年

杂谈

心灵

分类: 心丝路

儿童先天气质大概分为四个类型,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婴儿在一岁以前就已经具备一些气质特征。每个婴儿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气质早已由“精神胚胎”决定了——生物胚胎决定一个人的人种、长相、体型等等,虽然后天也会有影响,但影响有限;精神胚胎决定这个孩子的气质、精神发育、情感发育、学习方式,等等——这些只是简单解释一下。

 

有的孩子热情外向、好说好动,喜怒哀乐表达充分,家长老师非常喜欢这样的孩子;有的孩子内向、行动缓慢,爱哭,家长老师常常会觉得自己孩子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或者常常去“纠正”他们。其实每个孩子的天性气质没有好与坏之分,每种气质各有优缺点,如果成人不能充分了解这些,那么就会无意中刺激了孩子天性中的一部分发育,而抑制了另一部分,比如,如果外向孩子只有玩闹被不断刺激,哭不被接纳,他的情感表达将会遇到障碍,做事也不易专注;如果内向孩子的温顺被鼓励和刺激,粘人、哭、敏感不被接纳,那他就很难建立安全感,只能听从别人指挥,难以独立思考;等等。

 

成人,特别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让孩子能按照自身内在的“精神胚胎”的指引,得以完全成长发育。这样的环境就是“爱和自由”的环境。不同气质的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分别给成人带来不同的功课,每个家长在做自己的功课时,会遇到不同的难处,这些都是让成人发现自身不足的机会,让成人得以完善自我——儿童是天使,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有心灵治疗的能力,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只是成人在儿童面前不够谦卑,对爱的理解有限,成人会做出一个容易的选择,要么控制孩子(以大欺小很容易),要么溺爱孩子(理解界限很难,顺从孩子意愿很容易,于是被孩子控制)。要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功课,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很痛苦的过程。

 

回头看看自己的三十年,二十几岁时纠结于爱和自由,十几岁时纠结于母爱和自由,几岁时纠结于父爱和母爱……——由此来看,我的人生顺利、简单,除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爱和自由,之外,不曾有过其他痛苦,衣食无忧,快乐成长。我能看清楚这一切,根本不是我的功劳——我天性如此,这些都是父母的功劳,他们给了我足够的爱的养分,让我的身体和心灵都成长得不错,现在还有能力和能量继续成长,甚至能帮助更多人了解自己,愈合伤痕。

 

“桃乐思的回家路”是我对最近十几年的回忆的一个交代,解开一个心结。这几天在阅读中又有新的感悟,这便是“回家路”的前传,说说我的童年。当我不能理解自恋、想极力推开母亲的爱时,我无法接受自己童年时获得的爱,因为这是前后矛盾、不清晰的,其中必然会混杂着对自己和父母的怨恨,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攻击,必然会产生内疚感,回忆很容易就被掩埋起来。现在,当我能理解自恋和内疚之后,记忆中的场景才慢慢浮现。

 

童年时的我,是敏感儿童,偏向于抑郁质,混有其他气质。我天性安静缓慢,敏感,对声音、气味、触觉各种感觉、内心各种感受都很敏感,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别人用几秒钟来感觉,我会用几分钟来品味,我的整个身体都凝固在那里,我是用整个身体的能量去感受。时至今日,我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在实验室闻到别人不在意的气味,看到别人内心世界……我的能量大都用来体验,只有很少的部分用来表达。我的世界缓慢地进行着,周围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能被感觉到。这样的天性是上帝的恩赐,据说有10%的儿童是天生的敏感儿童。敏感儿童是危险的警报器,别人感觉不到的东西,敏感儿童会立刻有反应,稍有不适就会哭(儿童用哭来表达很多种情绪),对环境敏感、极易生病,很容易察觉到周围的人的心理反应;而这样的天性也是很危险的,敏感儿童的哭和不适感很难被别人理解和容忍,敏感儿童在对环境的探索中被细小的情绪、感受所吸引,一旦发现某种感觉是安全的,会沉浸在其中很长时间出不来,自恋的儿童会非常依赖成人的认可和鼓励,心里有爱的儿童很容易被受伤的心灵吸引,想去安慰对方,让自己陷入痛苦中。

 

这就是童年时我的样子,很多特点一直延续至今,还有很多特点随着自己的成长,趋向于好的方向发展。——天性的部分,就是宿命的安排,这是上天给我安排的功课,也是因我的出生,上天给我的父母安排的功课。在我出生之前,父亲和母亲有各自的生活逻辑,我出生之后,他们分别发现了各自的困惑、烦恼和痛苦,可惜那时候没有人能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逻辑。在母亲的回忆中,很多令她痛苦的情节都来自父亲一家的亲人对我的“伤害”,谁的行为让我哭,谁纵容了我的某个坏脾气、谁在哪一次让我生病,等等。我童年时,母亲对我一向忍耐,从不责怪我,但把所有矛头都指向别人——这体现出母亲逻辑中“什么是对”和“什么是错”,可以看出她对一些事情的不接纳,母亲对自己、对别人有个“标准”,只有达到那个标准才是对的、好的,否则就要被谴责,母亲对自己也是很严厉的、很苛刻的。这个标准,无疑来自母亲的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如果不能跳出来看,将很难发现这个命运的循环。母亲保护孩子的天性,变成对别人的攻击,必然会遭来别人的愤怒,甚至反击,这一切源于自己对“什么是错”的执着。母亲十几年来伤痕累累,原本因为我的天性如此,我是抑郁质敏感儿童,我比别的孩子难带得多,但母亲认为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后来,我们搬家,和其他亲人离得很远。但我的天性仍旧是这样,我对味道挑剔(从不挑食,但偶尔挑剔某些细腻味觉),我对温度敏感(不喝热水),我对声音敏锐、渴求,我对瑕疵敏感、追求外在完美(比如不能在地图上写字),我对规则敏感(比如有人说进门要换鞋、并且要换上指定的鞋,只要有规则,我一定会遵守),我喜欢试探别人底线(不断刺激别人的感受,却有可能激怒别人),我对父亲和母亲的情绪反应敏感,我很少表达高兴、喜悦、激动,我只是观察、体会,我很少言语……我身上的这一切,因母亲的不理解,仿佛是我变成了别人的孩子,受到别人的伤害和压制,受到别人的“挑唆”,故意变成这样。于是,当“外界敌人”完全不存在之后,我身上的一切特征都变成了母亲攻击的对象。我们和其他亲人在一起时,我是被保护的对象——于是我的童年得以自由发展,在任何地方都被人爱,我得到很多很多人的爱,我的童年非常美好;当我们和其他亲人不住在一起时,我是被攻击的对象——这让我非常困惑。而这一切,都起因于我的敏感天性。

 

如果我无法摆脱自恋,我会认为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的出生带来母亲的痛苦,我的生命是卑微的、灾难性的。如果我能理解自恋,我会理解自己的生命,我的生命和每个生命一样都是独特的,我的灵魂和每个灵魂一样都是高贵的,我的出生是有意义的,我给父亲母亲带来他们人生的功课,帮助他们理解自己,修复自己的伤痕。——这一切之所以得以实现,都因为我一直以来得到很多很多的爱,能让我保留“靛蓝小孩”的天赋,有机会完成上天赋予我的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