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与死,就在一念之间

(2011-02-20 07:14:32)
标签:

恐惧

焦虑

死亡

接纳

威胁

小我

担心

杂谈

分类: 心丝路

每当人们说“我担心……”的时候,就是自己的内心对未来的恐惧。内心意识思维中对自己的期望而设想出的形象,就叫作“小我”。比如,我担心开车有危险,我担心相克的食物一起吃会导致身体不健康,我为某人担心,担心对方如何如何(担心那个人会死)。各种各样的担心,说到底,就是内心对死亡的恐惧。于是,担心的人心里便生出一个逻辑——“如果你做了让人担心的事,你就会遇到什么麻烦”,或者就是说,如果你这么做,你就会死。这个逻辑是将自己心里的恐惧投射给对方,让对方也心生恐惧,于是对方害怕了,不敢那么做了,无形中就被控制了,而不去寻找真相。死亡让人恐惧,恐惧到惊悚、战栗。面对死亡恐惧的人,只有到了临死挣扎才能回过劲儿来,发现现实真相。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中,凡事都是生与死的游戏。今天碰到两个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场景一:

 

家长A上班要迟到了,对自己三岁半的孩子说:你要马上穿衣服,否则妈妈就要生气了!这位妈妈事后给了很多理由,每条理由都是“我担心……”,并且认为自己没有使用暴力打骂孩子。

 

在我看来,这是妈妈对孩子的威胁,威胁就是暴力。我的想法是:

 

上班迟到、老板责罚、地铁难挤……,这些都是成人的焦虑和恐惧。成人不能活在当下的时候,担心未来发生的各种事情,是成人的“小我”面对恐惧,说到底是“小我”要面对“死亡的恐惧”。

如果活在当下的话,眼前的小孩子根本不会给自己死亡的威胁,何谈恐惧。

所以,成人的焦虑和恐惧是需要自己去负责、面对的事情,跟孩子完全没有关系。成人是成人,孩子是孩子。

成人有很多选择,如果真的要面临死亡的恐惧,可以扔下孩子自己“逃命”;还可以保护孩子跟恐惧战斗;还可以发挥聪明才智,优化生活方式,远离“死亡”;还可以让自己内心成长,让“小我”不惧怕死亡,也就是不再焦虑。

成人焦虑,就是自己没有活在当下,自己糊涂,不知道选择哪一个。跟孩子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孩子只有一个选择,被妈妈爱就活下去;不被爱就没有活着的理由。

焦虑的成人,就把“小我”投射给孩子,常常对孩子说:你现在不干什么就要面临什么后果!实际上孩子根本不知道那些“后果”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妈妈生气了。自恋的孩子只知道自己不被妈妈爱,孩子仅仅因为母亲生气而必须面对死亡的威胁——不被爱就没有活着的理由。所以孩子只能选择被控制——只能选择活着。

所以孩子不得不以放弃自我为代价,被母亲控制,于是孩子就变成了母亲的工具。

 

 

场景二:

 

一位女士B说,自己的母亲经常对家人责骂、哀怨、厌恶,自己恨透了母亲的样子,立志将来绝不做这样的妈妈。直到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和母亲如出一辙,看着母亲就像自己照镜子一样!于是开始恨自己,痛苦不堪。

 

我的想法是:接纳。

 

自己越恨妈妈,就越恨自己。越恨自己,自己的“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就越大,越容易因对现实不满而情绪崩溃,这样对孩子影响就越大,对自己成长就越不利。

所谓的接纳,就是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心里千疮百孔,残破不堪——啊,原来我是这个样子呀!哦,我知道了。仅此而已。

接纳了这件事就行了。以后的事情,第一,不继续在伤口上撒盐,意思就是不再恨自己;第二,修心养心,慢慢补伤口,让心恢复。

接纳为什么这么重要?

接纳,就是接纳自己真实的、本来的样子。自己再不好,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我活着,就有再度美丽的希望。不接纳,就是不理会现在的样子,只看到魔镜里虚幻的愿景,更加悔恨有差距的现实,让残破的心灵更加残破,任时间流逝,任自己死去。

 

————————————HLL的分割线——————————————

 

上面两段,是我今天写给A和B的回复。之所以在博客里记录了这些想法,是因为我从这两件事的思绪中,突然找到了给自己的答案。

 

04年车祸后,我躺在高速公路的一滩血里,被爸爸叫醒,一点力气都没有,不知道全身断成几截儿了。当时脑子里闪出一个画面,是我和袁师兄在动物医院的手术台上给一只被汽车撞了的娇小的博美犬做髋骨结合手术。髋骨附近有错综复杂的肌肉血管神经,从X光片来看,小狗的髋骨已经断开、错位得不成样了。即便如此,袁师兄还是做了手术,接了骨,跟我们说,没事儿,会好的。

 

当我从车祸中醒来,被抬上担架的那一刻,我脑子里闪过的一个念头就是,小狗能活,我也能活。——这就是接纳啊。把学来的理论用到自己身上,原来还拐了那么大一个弯儿。接纳我现实中残破的模样,不悔恨现实,不怨恨真相。从接纳的一刻起,我就已经重生了。如果我一直怨天尤人,即便活过来也和死了没两样。

 

心中有恨,就是拒绝看到真相,就是让自己的灵魂悄悄死去。生与死,就在一念之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