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乐思的回家路之后记——关于真爱
(2011-02-13 06:51:29)
标签:
真爱生死善恶心灵成长心理宗教儿童杂谈 |
分类: 心丝路 |
当自己发生改变的那一刻,整个世界在我眼里都变了样!
其实,世界就是其本来的模样,只是因为人们看待它的方式不同,关注的焦点不同,意识层面的逻辑不同,这个世界就在人们的眼里心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随着人们年龄增长,符合社会需求的本领变强,附加在自己身上的社会属性越来越多,自己脑子里幻想中的自己仿佛也越来越强大,于是逐渐失去了继续认识真实世界的兴趣,连最基本的本领都退化了,只是活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里。所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
我之所以痴迷儿童教育,就是因为儿童具备人类最根本的本领:看,听,感受,体验,体会,观察,安静,学习…… 佛家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或者“五蕴皆空”,讲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空,就是容量大。儿童从出生开始,就用整个身体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环境中的一切信息,就连晚上做梦都在消化着白天不能被处理的情绪,并把白天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一个正常儿童的整个发育发展过程,就是应该保持这样的状态,最完美的教育就是保护儿童的这种状态,让儿童自主学习。只是,完美的成人都和上帝一样住在天上,人类自从啃了苹果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变得愚钝了。人类的意识如此独特,让人痛苦,也让人快乐。
所以,人的一生都需要成长。我们都是从儿童成长起来,从那样如饥似渴地看世界而又变得漠然。那么就继续成长,理解这背后的真相,再找回用整个身体感受世界的本领,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人,从最初的动物性,进入社会性,再回到动物性。所谓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指成人没有继续成长,身体发育、成年、老去,而心智却停留在童年:执拗(成人的固执),恐惧(成人的焦虑),无规则(成人没有界限意识),不自由(成人被束缚、无能)。
我的心灵成长之路走得倒很快!哈哈。以前我总是说,走得很痛苦、很漫长。现在回头看,我要说,我走得很快!快得不得了!!
因为我走了一条捷径:六年前,我无可选择地死过一次。之后,我到了英国,一个和过去完全没有联系的地方,重新建构自我。因为身边的人的文化差异巨大,文化就被搁置起来,被大家当作了装饰品。人与人之间不靠文化交流,而是靠心灵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再一次无可选择地被唤醒,我用全部的身体去体验这个奇妙的世界,静静地观察着身边的一切。再后来,我从动物的行为学开始理解动物,到孙瑞雪和蒙特梭利,我开始理解人的本能状态,再到心理学。我觉得从动物到儿童到成人的这个过程要比直接从成人的心理学开始学起要透彻和容易得多。这其中,我遇到了Dynamic,他在我眼里就是一颗硕大的钻石!当我明白什么是正常儿童的成长状态时,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一个实例!他用他的全部,接纳了我的全部,我可以无忧无虑地做我喜欢的心灵成长的事情。
生与死为什么这么重要?在我看来,人只有理解了生死,才能理解恐惧,才能看破人生的迷雾。我不得不佩服JK罗琳女士,用一个童话故事,把生死讲得如此透彻。那是水晶球的预言:一方杀死另一方,其实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灵成长的过程,就是自己亲手打破原有的生存价值体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体系,也就是杀死自己,是成长的最终理想状态。世界上没什么善与恶,善恶就是一个人的两面,都是自己。只有不再恐惧,“亲自赴死”,从混沌中区分善恶,杀死自己的恶,才算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心理学是如此重要的一门学问,只可惜至今人们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法教给大众。因为每个人的心门都是在里面锁着的,必须自己从里面打开,否则外人无法进去。心理的疾病比任何形式的传染病还要迅速地蔓延着,却不被广为重视。也许,最成功的心理教育要数宗教了吧。这是我此时的感觉,以后还需要继续学习才好下结论。一位信佛的朋友介绍给我一个故事,说法鼓山的圣严法师(已圆寂)是林青霞的师傅,
话说回来。当我不再自恋的那一刻,我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当我看到别人心里的痛苦时,我不再感到痛苦和纠结,而是能抽出身来,看到他/她的生活逻辑出现了怎样的错误,理解他/她。当我战胜恐惧的那一刻,我理解了母亲的爱,看清了我和母亲之间的界限。我立刻明白了母亲的生活逻辑和她痛苦的根源,也是我所继承的逻辑和让我纠结的谜题。在那一瞬间,世界变了模样!我的世界变得通透明亮!而面对母亲,我知道我已经没有指出来的必要了。因为我有更好的方式让她明白,那就是用真爱的方式去爱她。
我多么感谢我的父亲母亲!父亲给予我智慧,母亲给予我爱!现在,我可以用智慧和爱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