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晨静_生命教练
杨晨静_生命教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41
  • 关注人气:2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阳照常升起》之我见

(2008-04-22 12:42:21)
标签:

杂谈

分类: 电影心情

《太阳照常升起》,据说是姜文继《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之后,“七年磨一剑”而完成的一部大手笔,是他许多年来对于人生的思考,意义深刻。影片分为四个独立部分,其中却是藕断丝连。电影的确不容易看懂,对于观后感,也是见仁见智,我只说说我的想法。电影从一双绣着鱼的鞋演起,可是这篇观后感,我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其实从哪一段开始都可以。

***

1957年,在一个社会相对稳定而精神匮乏的大环境里,渴望激情和性自由的男人,黄秋生饰演的梁老师,晚上放电影的时候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难以自控去摸一个陌生女人的屁股。那天晚上,有五个女人的屁股分别被若干个男人摸。而女人,比如护士陈冲,只能利用放电影这样的环境渴望被摸,寻求刺激。女人只能等待,等待被摸,等待权威给自己讲“公道”,使情色合理化合法化;而男人,同样压抑/无奈/矛盾/恐慌。梁渴望能再一次在篝火的照耀下自由歌舞,与不受精神束缚的异族同胞一样狂热奔放,可是现在,他的灵魂已被牢牢束缚不得喘息,还不如毁灭痛苦挣扎的肉身,于是自缢而亡。

一个留学南洋的小姐,为了理想/爱情/自由,千里迢迢来找姜文饰演的唐某人,选择了潇洒不羁的唐为她设的“尽头”——看似完美的浪漫,却是夕阳的残光。唐某人曾经拥有的人性光芒,无法与夕阳争辉,更无法躲避被夕阳卷走的命运。时光不能倒流。同样茫然、矛盾,却选择了与朋友不同的用自杀来抗争的方式,顺从了大环境大潮流,选择了下放,精神走向枯竭,用枪去打鸟,打死象征自由的野生动物——枪,象征着具有杀伤力和威慑力的权威——并且率领/训练一群甘愿做“猎犬”的无辜孩童助他打猎。他终于无法满足妻子的精神追求,她选择与一个年轻的生命交媾并孕育新的生命,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而她将何去何从?

周韵扮演的疯妈,疯吗?很疯,很痴,很狂。她深深爱着一个符号,阿辽沙,那是她的爱情,她的理想,她的梦。阿辽沙与不只一个女人有关系,她只是其中的一个。她在现实中挣扎,表面上疯癫叛逆,不循常理,可是实际上她恪守“妇道”,带着孩子到了阿辽沙的故乡,她在村边的树林里盖了理想化的白色卵石小屋,里面是她的爱情她的梦,她渴望的睡两个人的床。她把儿子房祖名抚养成人,欣慰的是儿子遗传了父母的基因,聪明,叛逆,比如其一,算盘的珠子象征男人的生育能力,他的珠算能力很强,像她的爸爸,最后和那个热情美丽自然脱俗的女人上了卵石小屋的床;比如其二,他对卵石小屋里的一切都“过敏”/抵触,他的几个喷嚏就将母亲内心的枷锁破坏殆尽,包括母亲心中的那一挂算盘;比如其三,他敢于挑战权威,在枪口下都一定要说出“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儿子已经养大,疯妈也从儿子身上看到希望,疯妈终于选择离开,不再留恋阿辽沙的故乡,不再留恋她的卵石小屋,她超脱了男权世俗的禁锢,脱掉了所有禁锢自己灵魂的衣服,特别是那双鞋,她走向了“非尽头”。

疯妈之所以变疯,是因为她内心无比矛盾,她一直想要一双鞋,鞋丢了,她疯了。她曾经希望一种力量能够挽留她,遵守妇道,服从于社会普遍观念,做一个穿鞋的女人——连一个已死去的人的声音“你妈她不该这样”都能回旋不绝于耳。等她拿到鞋的时候,她仿佛很满意;可是鞋突然就丢了,她的精神支柱突然垮了,她无所适从,内心的矛盾突然爆发,就疯了。她此时的疯却是儿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埋下的种子。在鲜花簇拥下,一个全身赤裸的初生婴儿,身披清晨的阳光,那是最美的衣裳。他生在铁道上,延续着两代人的精神与生命,连接着两代人的过去与未来。在朝阳的照耀下,男人和女人,孕育着希望。

***

上一代人,从一场场政治风暴中成长起来,自我意识被忽视,可是自我意识的呼声在解除禁锢之后,是因自身的疲惫和麻痹而变得顺服了,还是因外界的禁锢和封闭而更加高昂甚至爆发?大多数人在现实中都是矛盾的,各种欲望在现实中难以被满足,成了人们痛苦的根源,是一代人的痛苦。人们总是习惯在矛盾中折磨自己,隐忍伤痛。到了呼声相对高昂的年代,上一代人的历史就成了下一代人的家庭和社会的全部教材。内心矛盾的上一代在面对下一代时,却常常选择保守而非激进的方式,把矛盾的根源埋在下一代的生命里,下一代人踩着前辈的肩膀向前看,却无法避免矛盾的既有安排,只因下一代人同样呼唤自我意识的回归。

***

《太阳照常升起》,是一个在年幼时经历了那样一个精神无比匮乏时期的不惑之年的男人在对自己前40年生命进行反思之后给出的答案,可这部作品的内容也仅限于在此之前的年月,对于我们这一代的矛盾和反思,又要等到下一个不惑之人的解答,只是非常希望到时候有不只一个人的解答。而这部作品的深意在于,时代车轮永远向前行进,人类渴望精神自由的理想永远不会被磨灭,并且这样的愿望永远都可以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

P.S. 写完这篇观后感之后,又上网看了些影评,发现我的感想和“官方”的解释很不相同,特别是对于影片中各种象征性符号的解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这位网友总结的贴《深入〈太阳照常升起〉的钥匙》。如果这篇贴真的代表影片创作人的意见的话,那我对姜文就是另一番看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WE ARE READY!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