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cappellanova合唱牧歌文化 |
分类: 留学日记 |
今晚去奥古斯汀联合教堂听了一场合唱音乐会,主题是Bonjour, mon Coeur。由格拉斯哥的一个专业合唱团Cappella Nova表演。
一看这个主题,就知道他们今晚要唱情歌,正是我很早就想来的原因。这里所谓的情歌,就是我最爱的Madrigals,中文翻译成“牧歌”,是文艺复兴时期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内容以抒发感情和表现人们日常生活为主。当时欧洲除了教堂的宗教音乐,就是牧歌了。
在大学时就听过英国的牧歌CD,完美得无以复加,与其他版本(当时也只找到台湾的一个团演唱的相同的作品)相比那就是天上地下。我们以英国版本作为模板,反复琢磨练习,再加上我们团的“先天优势”,终于也小有成绩。
今晚是四人混声合唱,一个人唱一个声部,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来者不凡。另外还有一个鲁特琴伴奏,一个朗诵。鲁特琴,Lute,又叫诗琴,听起来感觉有点像古典吉他,只是声音更加轻柔,外观与中国的琵琶相似,又都是拨弦乐器,难怪翻译家们给它俩找了一样的名字。
他们的表演接近完美。声音和谐统一,完全不像一些合唱团,虽然个个是独唱高手,但合唱时声音融合不到一起。在这样的小教堂里,他们的声音很有穿透力,余音绕梁,把所有的观众都带入一个温柔美丽的意境之中。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唱复调的牧歌最关键有两点,一个是发声方式,一个就是各声部间的默契配合。其实他们四个人要想配合得好,总比我们当时六七十个人配合起来容易得多。不过听一下就不难发现,他们已经很好地把握了牧歌复调的精妙所在。每个人有条不紊地依次进入,音色和强弱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确实是牧歌的行家。女高音圆润明亮,高高飘在最上面;女中音音色温暖宽广,丝毫不突兀;男高唱到强时如波涛,高音区细腻清亮;男低音温柔浑厚却不深沉,正是唱牧歌最理想的嗓音。
这几人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男低。他简直是其中表现最完美的一个。男低在合唱中举足轻重,却时常被听众忽视。今晚他的声音太和谐了,都已完全融入整个音乐氛围之中,我都有时不小心忘记他了。农大的牧歌团里有几个很不错的男低,音色上很相近,却当然是比不上人家的气息功底了。其次是女中音,她的声音柔和温暖,宽广而清澈,当复调轮唱时,我最喜欢听到她唱主旋律的一小部分,明亮而不张扬,如一滴清泉滴到湖面引起的散开的波纹,最是沁人心脾。可她还是没能像男低那样达到完全和谐的完美境界,而且她的独唱的一段可能因为当时嗓音状况不佳稍稍显得谙哑,所以只能排在男低之下。男高和女高稍逊一筹。女高在高音区声音最是明亮圆润,她的音色高高在上,在女中音的协调下与其他声部融为一体,这是最美妙的地方。只是她在吐字发音上常常把字咬在嘴边,听起来有点挤,特别是唱复调轮到她起句时就显出她的与众不同了,这点确是有悖于牧歌所要求的各声部一致。她的两段独唱富于戏剧性,非常符合她的表情和吐字的方式。而她唱到中音区音色就黯淡不少。比起农大牧歌团里几个女高音天生的清纯嗓音,我还是更留恋往日的绝妙声音。男高要稍好些,每到男高的主旋律,他一定能非常有效地烘托气氛,即便在假声区,他的声音也如涓涓细流。他的音色清脆明亮,我想应该是黄培芳老师所喜欢的。当初他拿小蔡的声音当反例来教训我们,着实让我对男高的音色困惑了很久,其实现在也没有确定。不过今天从这个男高的气息来看,确实与黄老师的要求一样。他的美中不足之处在于高音稍稍有点挤,呵呵,到底天下只出了一个天才老帕嘛。
他们的节目安排得很巧妙,独唱和复调的曲子穿插其中,另外还有诗琴独奏和诗朗诵,让人们不会感到听觉疲劳。复调中的一首 “Il est bel et bon”(我有个好丈夫)是我再熟悉不过的,看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在哪里都受欢迎。诗琴,琴如其名,每段旋律如诗如画,恬静惬意,使人仿佛置身于乡村田园,如一股清泉,洗去尘世的浮躁。诗琴的独奏和伴奏,都和合唱部分配合得恰到好处。诗朗诵的是一个法国老太太,我对朗诵稍懂一点点,感觉她的表演从声音到感情上都拿捏得很好,只是她要么读法文,要么是法语口音很重的英文诗(即便是标准的英语口音,恐怕读起诗来我还是不容易听懂的),我实在是不知所云。不过在节目中插入诗朗诵,就不会像一般的报幕那样打断音乐的意境,能同时使表演者和听众保持“In the mood”,这一点确是可取之处。她的声音有点沙哑,但气息收放自如,吐字清晰,很见功底的。她的音色使人觉得好像旁边一个婆婆用最平和的心在讲着故事,娓娓道来,即便我不懂她在说什么,也感觉很舒服。
整场演出结束后,观众给以最热烈的掌声。观众的评价都是非常好的,都说听到这样的合唱确实难得。这个教堂不大,观众席虽然几乎坐满,可也只有三四十人。其中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夫妇,极少数是年轻人。散场之后,我发现有些观众是和这几个演员都是老相识了,见了面都非常亲热。我想合唱的最大魅力之一就在于此,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包容,默契配合,每个人都在其中收获快乐,在这里得到的友谊往往都是纯真美好的。看到他们的相互问候时的热情和兴奋的样子,我虽然年纪不大,却也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