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道陵四川道教鹤鸣山道文化旅游 |
分类: 彩云路上——大西部旅行故事 |
四川大邑县是个很值得去的地方。成都到大邑,新南门汽车站每10分钟就发一班次。大邑的风景名胜区有:西岭雪山、花水湾、雾中山、鹤鸣山、高堂山、静惠山公园、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烟霞湖、天然石林等。人文遗迹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古镇和安仁古镇,新场古镇是四川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安仁古镇有四川最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现辟为民俗博物馆,还有建川博物馆聚落。宗教圣地有佛教的雾中山、道教的鹤鸣山、藏传佛教的高堂山里的高堂寺、白岩寺。还有三国蜀汉名将赵云墓、药师岩摩崖石刻等。
西山雪岭,是杜甫著名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绘的那个地方。我去看了。不过,要告诉大家的是,西山雪岭已经没有多少千年雪了,冰川化得差不多了;另外,经实地考察,成都城里根本看不到100多里路外的西山雪岭,如果说能看到,我认为杜甫一定是在西岭附近某个山村的小窗望出的。
我在大邑特地参观了鹤鸣山。
http://s6/middle/5693a037t9c0c31a51325&690
鹤鸣山是道教的源头。
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就是在这里创立道教的。我对道家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来到四川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遇。
鹤鸣山地处大邑县城北郊12千米,离公路很近,其山形如一只待飞的鹤。刚去的时候,怎么也看不出是鹤状,道人告诉必须登高才能感觉到,后来站在高处往四下望,果然有鹤向高天冲去的态势。
http://s13/bmiddle/5693a037t9c0c32c197ac&690
冲天一鹤。
张道陵原名叫张陵,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东汉汉安元年(142年)来这里修炼,他奉老子李耳的五千文著作——《老子》为经典,倡导“五斗米道”,从此道教逐渐形成。
http://s12/middle/5693a037t760138e2cc7b&690
鹤鸣山道观里的道祖张天师塑像。
据说他有九个弟子,九个弟子又发展为九大门派。2006年我在江西访问龙虎山天师府的时候,拜访的是张道陵的第65代后人,他们属于“正一”派,这一派是父子相传的,也称道教的主派。四川境内的道教多属于“龙门派”,在青城山参观的就是龙门派。那里既有男道士,也有女道士,分为“乾堂”和“坤堂”。
鹤鸣山的前山有一个道观,是张道陵“成仙”后建立的。张道陵修炼的地方在鹤鸣山后,离前山道观大约有八九里路远的地方,那里我也去看了。
http://s7/bmiddle/5693a037t9c0c33971a46&690
道教主张人以德为本。
鹤鸣山道观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山门上下三层,重檐歇山式建筑。拾级而上,两旁碑帖林立,引人注目的是老子的《道德经》大型石牌,长有20余米,高3米,通篇布局严谨,气势磅礴,洋洋洒洒五千言书于石壁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的思想智慧跃然放射出光芒。记忆犹新的是两侧的对联,分别书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概括出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境界和蕴藏的深刻哲学道理。
虽然张道陵没有在前山修炼过,但这里也是洞天福地之一,观内的古迹、诗文处处可见,人文景观异常丰富。主要的景点有三宫庙、文昌宫、太清宫、解元亭、八卦亭等。历代的许多著名道士曾在此修炼过,如北宋的陈希夷、明代的张三丰等,他们留下的道迹和诗文便是明证。
http://s5/bmiddle/5693a037t760138764224&690
张三丰手植古柏一棵,树围已有3米多长。
历代文人来此游览,还为此山的宏伟秀丽题词咏怀。唐代的唐求,五代的杜光庭,宋代的文与可、陆游,明代的杨升奄及清代诸名流等,均有题咏鹤鸣山。与诸多诗文相辉映的,是众多的古代建筑,以及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园林。这些都不禁令人怀想过去,赞叹古代工匠的精工技艺和历代人文的豪放情操。
http://s8/bmiddle/5693a037t9c0c39b27077&690
观中有很多碑刻文物。
有趣的是,我在这里很有缘分。
缘分之一,一进门就见到了道观主持杨明江大师。他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访问,并带我一路参观,讲解。
http://s14/bmiddle/5693a037t9c0c342e481d&690
道观主持杨明江大师。
缘分之二,正当和杨明江大师走进道观大殿时,碰到了在成都认识的一位大姐。当时我要去双流,是她为我引的路。我们在公交车上并排聊天,没有想到一周后在这里居然相遇。她一眼认出了我,和我打招呼。我问她怎么上这里来了?她和同伴正在练剑,原来是到这里修炼的。中午,我还和她一起用餐。
http://s14/middle/5693a037t9c0c3a4042dd&690
吴德春道长。
缘分之三,我和道观的吴德春道长相识,这位道长虽然很年轻,但学问很深。我们对道教文化作了很深入的对谈,他还向我赠送了一本《道源》刊物。要不是来了台湾客人,还会继续探讨下去。
http://s13/middle/5693a037t9c0c3642b43c&690
天谷洞(又名天师洞)位于鹤尾冠子中峰(今称大坪山)悬崖之上。从大坪山麓之迎仙客起步,须翻过八九华里的奇险峻岭,方能到达洞所。张道陵当年领着几个弟子就是在这儿的半山洞里创立“五斗米”教的。
http://s4/middle/5693a037t9c0c351a05f3&690
入洞内景。他们铺睡在这里,打坐修炼在这里。
缘分之四,我们找到了张道陵当年修道的地方。特别是看到了据说是东汉时期留下的一块石刻,上面清晰地写有张道陵在此修炼正一的字样。石刻存留在一殿堂里,我们属于有幸看到。
http://s12/bmiddle/5693a037t9c0c36ec4a5b&690
据说东汉时期留下的一块石刻。
缘分之五,结识了自山东远道而来的一对信仰道教的农村夫妇。我在道观内游览时就注意到了他们,他们走一处烧一柱香,十分虔诚,我至少拍下了他们好几处烧香时的镜头。在龙门派第21代传人的墓前,我们搭讪。我向他们提了很多为什么全家信仰道教和如何修炼的问题,后来还一同去后山寻找张道陵修炼的洞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对我们的邂逅说,他昨晚就预感到今天有缘人要来。
http://s6/bmiddle/5693a037t7601388eeb95&690
自山东远道而来的一对信仰道教的农村夫妇,我们一同下山的路上。
我为他的话惊奇:有缘人今天要来。
他信仰道教,真的修炼到了如此地步?
不过,今天我顺利找到道源源头,遇到这一切,倒是真的觉得很有缘。
http://s5/bmiddle/5693a037t760138ca25f4&690
源起大道无为,源生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