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图书馆报》石海娥采访
(2011-11-18 13:50:51)
标签:
心灵读书写作施袁喜答复采访唤醒文化 |
分类: 书人书事 |
答《图书馆报》石海娥采访
1.您是如何进入写作这个领域的?您如何看待诗人、作家、评论家这三个身份?您认为这三个身份有着怎样的关系?
2.《第一财经日报》在刊登您的专访时,将您称为“资深读书人”,请问您如何理解这个评价?您又是如何看待阅读这件事的?您认为阅读和写作有着怎样的关系?
3.您在灵性修持方面功力深厚,并深得张德芬的推崇,这些修持对您的写作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4.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其文字驾驭能力至关重要,在您的写作过程中,您是如何进行文字的驾驭的?请以您的处女作为例进行说明。
5.每个作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给读者某些理念,您想通过您的作品传递给读者怎样的理念和思想?请以您的最新著作《唤醒灵性的生活》为例进行说明。
6.从您发表第一部作品至今,您有过哪些难忘的经历和趣事,这些经历和趣事对您的写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每个人都会拥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和有趣的事情,或许会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相关。就我而言,永不停歇思考,尊重规律,回到常识,慢下来,“润物细无声”,才是写作的方向与源泉。
7.请您描述一下自己作品的主要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在形成自我风格的过程中,是否受到过哪位老作家的影响?如果有,您又是如何将两者融合为一体的?
答:我并不知道我的作品的风格,如果有风格,那也是我自己的风格——董式风格。很难说我的风格的形成,与哪位作家、哪些作品有关,如果有,那也是一个整体,绝非一笔可以道尽。
8.很多作家都是边写作、边改变的,您是否也是这样?请以您的任意两部作品为例谈一谈您自身的变化。
答:卡夫卡说过,“人类有两大主罪,所有其他罪均从中引出,那就是缺乏耐心与漫不经心。由于缺乏耐心,他们被逐出天堂;由于漫不经心,他们无法回去。”他还说,“从根本说说,或许只有一个主罪:缺乏耐心。”我是先改变自己,再将感悟写下来。从《沙之书》开始,我自觉地将心灵修持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看上去高深难懂的理论,春风化雨地运用在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达到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效果。到《带着禅心去上班》和《唤醒灵性生活》,尤其是后者,对于人生修为的进阶修习,更加清晰明了。而这些,都是我的所思所想的表达,但在表达方式上,我会有所变化。在这个过分强调快速、聪明、高调、有效的时代,我愿意自动慢下来,聆听内心的需求。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写作方向。
9.对于写作这一块,您之后的发展和规划是怎样的?
答:正如唤醒灵性生活无须刻意为之一样,我从不勉强自己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