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课》第二卷后记

标签:
心灵禅修灵修故事信仰爱恩典救赎苦难自然文化 |
分类: 心灵心绪 |
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谢谢!
“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几句话在我的脑海里海豚一样优雅的蹦出来。
心灵的故事,几乎属于无法讲述的范畴,我还是冒险讲了,而且非常真实,太真实,每一段似乎都在唤醒某个隐秘的角落,重新体验时光已经让灵光变成琥珀的过程。
我祝福所有在这本书中提及的人,几乎都是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名字,一颗又一颗闪着亮光的心,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着爱与恩典的生命……
我祝福你们!
尤其是在生活之恶中突围的过程,我看到了那么多堪称伟大的帮助……
心灵的课程是真实的。但毕竟,这不是一本小说——看起来很像小说,是吧?所以,我的核心不在于塑造人物,我始终在心灵的沙滩撒野。故此,不必太在意每一章节之间的衔接,不少部分干脆就是一笔带过的,如此的写法好像让我像超人一样,没有太多人间烟火,却总是在需要的地方出现……不是这样的,而是,那些与我的心灵主题似乎关系不大的,我就简化了,原谅我。
最真实的生活场景绝不是我写的,而是你正在经历体验的。我最希望的就是将你带到你自己的心灵沙场,你也可以玩一场沙雕游戏的,你的心灵预备了所有必须的一切。
我甚至不是一个启迪者,也不算一个引导者,我是一个敲钟人,我所写的就是钟声,提醒你该做某事了!
最后,我还希望是一个守望者,看着你因为这本书,开始在草原上放牧自己的心灵羊群,那是我最大的欣慰。
我记起一个采访。
有一次,一家本地报纸采访我关于成功的主题,其中一问说: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很小的时候,曾经树立大理想,立志做大人物;长大以后,每天都将理想压缩压缩再压缩,最后把“理”字压掉、打掉、丢掉、卖掉、埋掉……只剩下“想”:能做个平安的市井小民就已经很知足了。
不过,这一定会让伟大的灵魂不安,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于是还是会在跌倒以后爬起来。即便做个市井小民,小民总还得有理想,那是什么呢?
我还记得当时的回答: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是评述一本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小说,一直以来,我的理想都是做一个守望者:“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哪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成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守望者。”
直到后来我成为一个心灵顾问以后,我想,不仅仅是守望,我还得干点什么,就想到做个“拾荒者”。这是成功学大师奥格·曼狄诺在《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就是那些拯救心灵的人,另一个名称是“上帝的助手”,不仅仅是“守望者”,我还得不断行动,也许是宁静的,低调的,但是一直持续的行动,用自己每天的工作增加人类中“善良家族”的数量。
遗憾的是,“人类爆炸性的制造废物,我们这一行的人手还远远不够”。哪天要是有一所专业的“拾荒者大学”,我是说“心灵成长学院”,或者有关心灵成长的种种课程能够在所有学校里面开设,那就算我的最大愿望实现了!
当然,看见理想渐行渐远,我也开过这样的理想玩笑——
“中学时代的作文交给火焰以后,剩下来最伟大的理想,就是在非人的时代做个人,在老东西堆里做个孩子,在鸟笼外面做一只喜鹊,在罂粟丛中做一棵小草,在陆地之外做一个小岛,在挽歌不及的键盘上做一个单调的音符,其音若雨丝,柔弱的滴落——只有土地听得到滴落时的心跳。”
当然,第一步,能够有一本书传达这个信息我觉得已经很好了。
这个过程中,我想到很多人,他们构成一个群体,集合成一种力量,让我在马不停蹄的忧伤年代也马不停蹄的思考,终究有了些想法,能够成就今天的这样一个灵修读本。
列举所有的名字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下面的两个人——是真正的心灵动力。
我的学生兼最好的朋友之一,一个天才诗人、最好的编辑、最热爱本民族——他是彝族——本地本家乡——他与我一样,都是大理南涧人——的优秀活动家施袁喜,总是在后面催我:董老师,赶紧写吧,大家期待着呢!
我这不禁夸的本性马上开始张牙舞爪,这个为这些文字的诞生加了催化剂,我下决心要思考一下过去,以便继续热爱当下,于是,你增加了读到这本书的砝码。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悄悄的将我列入“天赋才华”那一伙——让我多少有点自得——始终给于无尚的信任。事实上,我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有一些臭毛病,为了友情,为了我们正在成为灰烬的这一帮上世纪六十年代人那一点残留的理想主义火星,不惜玩火,不惜将星星看成太阳……不过,我怎能不感慨这样的信任和帮助呢?
他几乎一直再催稿,为了我这部他甚至还没有看到的稿子,与出版社的老总们磨破了嘴皮,跑路联络磨破了鞋皮……你倒是说说,有这样的助力,我怎能真的将书稿烧了就再也不去翻动电脑上的电子版?
我说的是真正天才的诗人——他唱给自然的诗歌在中国当代诗坛无出其右,他是朋友心目中当之无愧的汉语帝王,惜墨如金,却一击而中,大有“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的气概。不要伸舌头,读读那部百元一本的《灰喜鹊》诗集舌头会缩不回去的。
对了,我说的是何三坡。这个出版界资深人士,人际界资深朋友,北京燕山的资深守护者……就是他,促成我决定放下一切别的事情,将这部书稿改得尽量有点像书的样子。到此,我还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的感谢。我不敢轻易说这个词,但是又在前面的篇章里刚刚上过课,我能不说吗?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谢谢!
我无论如何还要感谢整个书写史上那些陪伴我熬过无数深夜的人:诗人、小说家、心理学家、成长教练、励志讲师、瑜伽修行者、传道者、使徒、自然守护神、公众代言人……叫各种名字的天使,如此等等。
“没有人在孤独隔绝的环境下写作。我们总是建基在前人的佳绩成果之上,并且心存一丝企盼,希望现今和将来的读者会留意我们的辛劳作品。当写作的主题是关乎历史的讨论时,难度和感激之情就会跳升两至三倍。”我写的不是历史,是一个人的心灵史,但是,有多大不同吗?翻开《属灵传统礼赞》,傅士德放在前面的这段“鸣谢”词还是把我打动。我知道,所有这些人类历史上的智慧的传播者,都是我该感谢的啊!
再一次,怀着敬意,虔诚的,真诚的,向所有给我灵感和智慧的前人,尤其是,那些被我一而再引用到的诗人,作家,文字圣徒,讲台上的福音……向所有那些伟大的灵魂致敬。
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谢谢!谢谢您,谢谢你们……
我自己都感觉到,的确不容易啊,找到文字的灵魂,在孤独的人间流布,去点亮那些夜色中的景观……这样的写法,连我也没有见过。我又如何能保证一定符合潮流和你的阅读习惯呢?所以,对我的读者朋友们也说一句: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谢谢!
幸好,这本书反正是要焚烧的,你如果能读到现在,无论如何都说明书籍已经出版了,你也花费资材买来了,也耗费时光读到这一句了……说明读完了,那就按照我伯父的要求,烧掉这本书,开始写你自己的私人“圣经”吧,开始你自己的生活。这是我最真诚的祈祷和祝愿。
再说一遍: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