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埃科的门槛--《玫瑰的名字》

(2010-06-18 16:29:16)
标签:

转载

分类: 书人书事
"由于翻译埃科《玫瑰的名字》的两位意大利语老译者都很用心,并得到埃科本人的帮助,所以这个新译本出来之后,不少人都很愤怒,因为他们再也没法把读不懂这部小说归咎于糟糕的翻译了。"

埃科的门槛

转自10.05.21文汇读书周报 文:张定浩

[转载]埃科的门槛--《玫瑰的名字》

  由于翻译埃科《玫瑰的名字》的两位意大利语老译者都很用心,并得到埃科本人的帮助,所以这个新译本出来之后,不少人都很愤怒,因为他们再也没法把读不懂这部小说归咎于糟糕的翻译了。
  
  但根据这些专业读书者一贯的思考方式,一本书如果读不进去,不是翻译的问题,那么就一定是作者的问题,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滑稽的一幕,作为畅销书作家的埃科似乎摇身成了写佶屈聱牙论文的博学者,被视为“令人头痛的作者”,需要向一小部分读者阅读快感的丧失负责,并受到类似“假如你是中国小说家的话包你一本书都卖不掉”这样的恐吓。
  
  这大概是精熟后现代语境的埃科所遭遇到的最具后现代意味的指责。自从《玫瑰的名字》问世以来,无数读者声称他们完全破译了该小说,懂得小说中每条线索的由来,理解每一句话的隐微密旨……为对付全世界这么多比他这位作者还精通这部小说的读者们,埃科头大如牛,气喘吁吁地写作一本本教人如何正确阅读的书,《读者的角色》、《诠释与过度诠释》、《悠游小说林》、《开放的作品》等等,假如他得知遥远的中国有一小部分人竟哀叹其小说门槛太高而难以读懂,他一定哭笑不得。
  
  对埃科而言,诸如专业读者和业余读者之类的门槛区分是荒谬的。在《玫瑰的名字》面前,当专业的符号学者受诠释学的牵引,历史学者屈服于中世纪的魅惑,宗教学者纠缠于教会教义,而业余的八卦爱好者究心于种种轶事,他们的身份,其实都是一致的,都是埃科所谓的经验读者。
  
  对埃科而言,读者只有两种,经验读者和模范读者。其中,经验读者就是任何拿起书阅读的人,无论贤愚,他们可以从任何角度、不受任何制约地阅读,因为“他们通常都拿文本作容器来贮藏自己来自文本以外的情感,而阅读中又经常会因势利导地产生脱离文本的内容”。埃科对经验读者并无轻视,他只是觉得单纯的经验读者不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一部杰出小说所提供的美,他对此深感惋惜,并随之提出“模范读者”的概念,即能够充满信任地将自己交付给作者,听从作者的引导,并暂时接受文本所创造的新世界。每部杰出的小说,其实都在我们面前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这个新世界对闯入其中的读者并无多少智识上的要求,正如真实的世界绝不会对每个初生的孩子有要求一样,但这个新世界会引导、塑造和教诲它的模范读者,正如同真实的世界会引导、塑造和教诲那些单纯而又聪慧的孩子,让他们得以最大程度地感受到一个新世界的美。
  
  以《玫瑰的名字》为例,在正文开始之前有三段文字,引言、按语和序,我们往往会忽视,但那正是作者精心为模范读者而准备的。引言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从古拉丁语译成法语再译成意大利语的遥不可及的故事,这种遥远感迫使读者搁置一切现实意识,但它是一个关于书籍的故事,“你四处寻觅,欲得一宁静之地,但你只有在书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因此,这又是每个热爱阅读的人都能感同深受的故事。按语,提示我们小标题的作用,假如你愿意,可以按照小标题的指引跳读全书,同名电影就是这么做的,同样很精彩。序,告诉我们必不可少的历史背景,而无论你是谁,在进入正文之前知道这些背景,就已经足够了。此外,这本小说的叙事者,被设置为一位年轻的见习僧阿德索,这个叙事视角的设置也是有深意的,它暗自引导我们每个读者,返回到一种年少懵懂的状态(这应该不难吧,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对西方中世纪历史本来就所知甚少的中国人),信任和追随作者的叙述,如同阿德索信任和追随自己的导师威廉。
  
  以上几处引导,其实都不难做到,而只要做到这几点,无论是什么样的读者,都可从这部小说中感受到乐趣。说穿了,每一部杰出的小说,假若有门槛的话,也只是为那些脚步沉重者所设置,这些人不愿意将沾满现实世界厚厚泥浆的皮鞋脱去,以至于真实的脚无法迈过本可很轻易迈过的门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