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栖文学现象:董桄福VS何三坡:对话

(2008-04-25 01:20:35)
标签:

两栖文学

文化

两栖文学现象:董桄福VS何三坡:对话

两栖文学现象

董桄福VS何三坡:对话

 

【人物简介】何三坡,著名文化批评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出版诗集《灰喜鹊》,主编《鲁迅文集》(二卷)、《现代艺术札记》(三卷)、《青少年百部文学经典》(一百卷)等。现居北京。

 

 

董桄福:你蛰居燕山,与鸟雀为伍既久,应该很熟悉它们的两栖现象。现在我们先不谈鸟,谈谈那些制造文字的人,其中一部分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作家。那么,这个被称为作家的群落中有没有两栖现象,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何三坡:你不允许我谈鸟,我可不可以谈蚂蚁呢?我曾经仔细观察过蚂蚁的户外生活,几乎所有的蚂蚁总是集体出行,寻找食物,一起将一条可口的蚯蚓抬回家去,但我发现也有一些长了翅膀的蚂蚁不在此列,它们有时候在地上找蚯蚓,有时候展翅飞到树上吃昆虫。它们不愿意成群结队,显得独立与自由,我觉得这些长了翅膀的家伙就是蚂蚁群里的作家。比起那些没有翅膀的同类来,它们的限制少一些,空间大一些。进化得好一些。

在人类生活中,作家意味着自由,这个自由不只在思想,也应该在表达。

至于作家群落中两栖状况,我没有做过考察,但我喜欢的福克纳,就曾长期给好莱坞撰写商业电影。我的理解是,他有表达的自由。他可以在在家中写小说,也可以给老婆孩子挣钱——去搬运一条可口的蚯蚓。

 

董桄福:其实就如同你本人,一方面每天关注着喜鹊,与他们合谋写诗歌,另一方面,躲着写古代“怪物”小说,但是让人更加熟悉而关注的层面却是:文化批评家。而且眼光毒辣,语言俏皮,不畏权威,开口就成热点。除此以外,你曾经是优秀的出版人,你认为自己属于两栖类么?

 

何三坡:呵呵,听你这么说,我哪里是两栖?简直是个乱栖的家伙。到头来只怕落得个绕树三匝无枝可栖的命运呢。

话又说回来,文字于我,只是一门手艺而已。梨园中有句术语,叫艺多不压身。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说的好像是七十岁时的样子。这么一说我感觉自己过早进入了暮年,因为我更愿意做一个从心所欲的人。甚至完全不要什么规矩。

 

董桄福:中国作家能靠作品养活自己的不多,以至于大部分不得不身兼数职,以至于翅膀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开发,跑路的双腿也有残废迹象,最直接的表征就是写出好作品的人比凤凰还难找。你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有政体的因素吗?还是受作家本身的素养限制?

 

何三坡:在中国,作家是个贫困阶层,我相信黑格尔是对的,他说贫穷是万恶之源。当一个作家在为物质生活而陷入焦虑的时候,你不能去要求他写出什么像样的传世佳作。因为说到底,艺术的美,是在远离功利以后才会绽放出它奇妙的光辉。

而作家本身的素养可能是最根本的缘由,他们普遍缺乏对现实的批判能力。一个国家对于知识分子的封杀能力固然强大得可怕,但更加可怕的还是知识分子对待封杀的恐惧与屈从。这种可耻的软弱伤害了这个团体的尊严。

 

   董桄福:谈谈你作为两栖类的生活情趣和写作习惯。

 

何三坡:我写的其实是性情文字。性情总跟天气相关,阳光明亮的时候我写诗歌,黑夜来临我时我胡扯怪物,天气阴沉的日子我喜欢骂人。我劝这个国家不要在天气阴沉的日子得罪我。否则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五百年来天下无双。弄不好有人就会被我活活骂死。

 

董桄福:因为这种双宿双栖的特性,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国际上鲜有影响,以至于像顾彬这样的德国汉学家得出了“中国作家没有思想”的结论,你大刀杀伐,提出“中国作家世界一流”的结论,让汉语写作者的血液再次燃烧起来,你根据什么这样讲?

 

何三坡:我要纠正你的一个说法,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国际上鲜有影响,与两栖无关。另外,对于顾彬的“杀伐”其实是跟他开个玩笑而已,他的许多说法我是赞同的。

客观地看,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国际上鲜有影响是文化弱势带来的,一个国家没有钱,没有开明的政治环境,在国际上就没有什么发言权,这一百年来,艺术评判的话语权一直操持在西方人手里。他们不相信一个贫穷落后的帝国里会有了不起的诗人与作家。

就像一个地主,他情愿听他们家的公鸡打鸣,也不会在意一个穷人有一副好嗓子。

 

董桄福:作家的两栖现象对作家本人最大的影响在哪方面?对读者呢?请举个例子谈谈。

 

何三坡:两栖对作家最大的影响相当于一场婚外恋,它可能让当事人显得忙碌和紧张一些。外人看了可能会羡慕,也可能会跟着着急。

 

董桄福:你一方面频频发言,批评文化,热火朝天;另一方面,心静如水,即便燕山的喜鹊也不能干扰你的思绪,写出了当今中国最具灵慧的诗集《灰喜鹊》,在一个诗歌彻底式微的年代,还如此沉静而赋予智慧,本身就给人两栖至于分裂的地步。你如何做到在不同领域和不同语境都来去自如?

 

    何三坡:禅宗中有个临济和尚,他提醒僧众的法子是棒喝,人们看着他在棒喝,以为是个金刚怒目的人,都很怕他,其实是个误会,他一生都在为愚昧而怒吼,为智慧而佯狂,我理解他的慈悲。法门万千,我完全可以躲在山中,与鸟雀为伍,或者沉默不语,装个神龟。但我觉得在一个众生颠倒的时代里,棒喝这个法子也许更加有用吧。

但你不能因此就认为临济和尚就是个相当狂躁的家伙,他其实是一个心平如镜的人。我相信他一直在写沉静的诗篇。这是大师的个性。就像惠特曼一样,人们说他是一个矛盾的人,其实是不知道他有广袤的内心。

 

董桄福:对那些还想成为作家的人,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何三坡:对想成为作家的人,我觉得他们不必听谁的建议。这是个靠想象力谋生的行当,如果他有足够的想象力能让自己不饿肚子,就值得一试。但是在一个并不尊重作家的国度里,饿肚子的机会可能很多。他得有这个心理准备。不过,每个人都应当为梦想去努力,我喜欢那些我行我素的人。

 

    董桄福:对那些不想成为什么“鸟”作家,但是想找点好的“鸟”作品读的人,你会推荐谁呢?中外作家各选一“鸟”吧!

 

何三坡:好作家多得数不胜数,除了我,推荐任何一个都不会让我为难。我想,在中国,我愿意推荐鲁迅,他是需要长久注视的人;而西方,我愿意推荐《圣经》的作者,他们好像是一个鸟群。其中有圣徒、泥瓦匠与兜售货物的小商人,但就是这一群人写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

 

                                                      载于《中国社会新闻》四月号  今日出刊

 

                 两栖文学现象:董桄福VS何三坡:对话

                                                何三坡  董桄福  在云南昆明陆军讲武堂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